比特幣價格 比特幣價格
Ctrl+D 比特幣價格
ads
首頁 > 非小號 > Info

區塊鏈:李禮輝:區塊鏈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_數字資產評估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習近平總書記兩年前指出: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在兩化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區塊鏈、衛生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應用前景廣闊的技術領域,同步部署技術研發、標準研制與產業推廣,加快新技術產業化步伐。

兩年來,區塊鏈技術加速創新,拓展應用,在推動產業升級方面展現出廣闊的前景。

一、區塊鏈技術創新強化數字化可信交互。

區塊鏈通過數學方法解決信任問題,以算法程序表達規則,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這種數字信任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普惠性。一是在信任未知或信任薄弱的環境中形成可信任的紐帶,節約信用形成所需的時間和成本,加持商業信用;二是在廣域、高速的網絡中建立零時差、零距離的認證工具,提高物聯網的效率和可靠性。

最近的區塊鏈技術創新側重于擴展交互功能和存儲功能。跨鏈技術可以實現區塊鏈之間、區塊鏈與互聯網之間的互操作,信息和資產能夠以不可復制、不可偽造、不可篡改的方式在更大的范圍流轉。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技術可以將文件存儲在不同的空間上,同時生成文件存儲確權證明,在可靠性、邊緣存儲成本、數據隱私保護方面比傳統云存儲具有一定優勢。

李禮輝:有必要進一步研究發行中國主導全球性數字貨幣可行路徑和實施方案: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發表演講表示,我國法定數字貨幣實現路徑有必要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完善它的底層技術架構和應用場景的設計,確保高并發市場中的規模化可靠應用。“我們要考慮在數字貨幣人民幣溢出情況下怎么樣保證其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同時應該有必要進一步研究,發行中國主導的全球性數字貨幣的可行路徑和實施方案。”(澎湃新聞)[2020/11/18 21:13:08]

我們熟悉的信息技術架構是大中心化、局域封閉式的,我們熟悉的商業社會是市場主體各自獨立、平面交互式的,我們熟悉的傳統信用機制是自成體系、分立割據的。區塊鏈技術通過建立數字化的可信立體交互架構,有可能再造產業和商業模式,推動經濟升級。

一是工業標識解析和設備管理。實現全球唯一標識識別管理,解決工業互聯網不同標識編碼體系間的平等互通問題,建設基于區塊鏈的工業標識基礎設施,執行工業設備身份管理和設備訪問控制,對產品的加工、組裝、分裝等生產流程以及產品的流通、消費、回收等環節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李禮輝:數字貨幣可去現鈔、去中介,但國內區塊鏈還處在規模化可靠應用瓶頸:中國互聯網金融業協會區塊鏈研究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10月18日在媒體活動中表示,數字貨幣對經濟生活的影響其中一個就是去現鈔,讓日常生活更加簡單,實際上也會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二是去中介,會讓金融競爭更充分。目前法定數字貨幣是因為政府的背書而可信,如果其他機構發行的數字貨幣,李禮輝認為,要做到五個方面的要素才有可能被信任:1、具有公眾信任機構的信任背書;2、具有商業價值的客戶規模;3、具有可靠的機關交易合支付平臺;4、具有可審計的金融資產做支撐;5、具有行政許可的市場準入。雖然區塊鏈技術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但李禮輝認為目前區塊鏈發展還處在一個瓶頸狀態,即規模化可靠應用的瓶頸。他表示,這幾年中國在區塊鏈專利的申請方面已經做得很好,甚至超過了美國,但在底層這些所有高價值的基礎領域,我國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華夏時報)[2020/10/18]

二是產業鏈協同。在核心企業、供應商、經銷商、客戶等多方主體構成的產業鏈協同網絡中,實現數據同步共享和管理動作協同,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協同效率,提高市場響應效率,提高商品和資金配置效率。

聲音 | 李禮輝:中國目前在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底層技術缺乏自主產權:12月17日,在第三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表示,根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研究,在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底層技術上,我國目前缺乏自主產權。對國外開源程序的廣泛應用,可能導致技術依賴風險,而且必須遵守開源平臺注冊地的司法管轄和法律的約束,這就潛藏地緣性風險。他強調,中國是個數據大國,也是個算力大國,但卻是個算法弱國,好多源代碼、基本的底層算法程序都過多依賴美國等西方國家。基于此,應當大力支持技術創新,力爭掌握數字技術的主導權,明確數字技術、數字產業政策對于數字企業研發和人才給予稅費方面的優惠,鼓勵數字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同時,鼓勵“中資+外資”,“大中+小微”在數字技術的關鍵領域掌握自主可控的知識產權,在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的關鍵領域,建立全球性的競爭優勢。(中國金融新聞網)[2019/12/17]

三是供應鏈金融。建立多方協作架構和信任機制,克服傳統商業信用的局限性,將核心企業信用傳導至更多層級;建立互信互通的生態圈,降低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加快物流周轉和資金周轉;將商業約定納入智能合約,防止資金挪用和惡意違約。

聲音 | 李禮輝:中國或許會成為全球第一個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的國家:據金融界消息,12月5日,第四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暨2019金融界“領航中國”年度盛典在京召開。會上,國家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表示,區塊鏈的應用可以把政府機構、企業、金融服務等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未來還有比較大的前景。同時,目前區塊鏈在規模化的應用方面尤其是可靠應用方面仍有一些瓶頸需要突破,隨著技術的迭代創新會逐步解決。

李禮輝指出,法定數字貨幣發行可能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是在技術上要滿足超大市場零售業務、高并發的需求;第二個是在制度上要能夠實現貨幣市場的高效運行,同時還要保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可靠性與效率;第三在使用功能上,成本應該更低。只有解決上述問題數字貨幣才能達到具有商業經濟規模的價格,這是法定貨幣需要研究的問題。他認為,根據目前情況,中國或許真正會成為全球第一個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的國家。[2019/12/5]

四是鄉村振興。建設實物資產數字化平臺,實現實物資產數字化,在區塊鏈上映射不同時點、不同地點的實物資產及其權屬和價值,形成可追蹤、可溯源、可交易的數字化數字資產,進行全流程運營和管理,盤活實物資產的價值,助力鄉村振興。例如,在生物資產可信監管及金融服務平臺上,肉牛成為可交易、可追蹤、可溯源的數字資產。在普洱茶區塊鏈平臺上,普洱茶可驗證真品并追根溯源,可集中存儲并分別交易,解決了普洱茶市場上存在的茶餅造假、保存困難、價值虛高等問題。

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表示 應加強監管防止資金在鏈上地下的跨國違法活動: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2017第一財經金融科技峰會”上表示。加強國際監管,和主要國家達成監管共識,采取國際監管一致行動,切實防止資金在鏈上地下的跨國違法活動。同時李禮輝還強調:“我國法律是禁止非法金融活動的,目的是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保護投資者利益,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這是非常必要的。”[2017/12/4]

五是智慧城市。集成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構建支撐城市數字化升級的可信數據標準底層,做到城市全狀態實時化、可視化。在公民領域實現個人身份可信、資產權屬可信、健康狀態可信和有效的隱私保護,在行政領域實現智能公共服務、智能公共管理和智能公共監督,在綠色經濟領域實現碳排放的分布式實時監測、計量和排放權交易,在交通領域實現智能化的路徑導引和停車導引,形成高效低碳、和諧平安的城市生態。

二、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我國的區塊鏈技術的實驗性應用居于全球前列。2021年2月,美國《福布斯》評選出全球區塊鏈公司50強,騰訊區塊鏈入選榜單。萬向區塊鏈為客戶提供區塊鏈+行業解決方案,涵蓋供應鏈金融、汽車供應鏈物流、工業互聯網、生物資產、數字城市等領域,賦能產業升級。

區塊鏈技術創新是全球的熱點,已經實現長足的進步,但尚未達到高并發市場中規模化可靠應用的水準,新的跨鏈技術還存在安全隱患。我們處在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的重大機遇期。在這個發展機遇期,冷靜的制度創新能夠及時消除可能出現的局部性泡沫,而積極的技術創新能夠持續創造可擴展的商業財富。

第一,地緣中的技術立國。

我國是數據資源大國和數字化市場大國,但目前還是軟件弱國。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國際專利申請量,2019年與2001年對比,美國的占比由40%下降到21.8%,中國的占比由1.6%提高到22.3%,日本保持在20%左右,德國由13.0%降低到7.3%,韓國由2.1%上升到7.2%。盡管我國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占比已經超過了美國等西方國家,但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還是主要由美日等西方國家控制的。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202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58項尖端技術里,美國在其中的50項擁有最多的專利。

數字技術平等是數字經濟、數字金融平等競爭的基石。在核心數字技術領域,我國只有補齊短板,才有可能與西方國家真正建立平等互利的關系。

2020年10月,美國發布《關鍵與新興技術國家戰略》,20項清單包括高端計算、數據存儲和分布式技術等,明確“美國必須發展這些科技,保護這些科技,不能提供這些技術給競爭對手。”

在核心數字技術上,我們借不來,買不到,等不得,唯一的路徑是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尋求突破。

第二,萬物互聯中的數據保護。

數據資源是個人的財富、集體的財富。數字經濟時代更需要切實保護數據隱私。應該強調數據所有者對隱私數據的基本權利。例如,規定企業收集及處理數據必須得到數據所有者明確的同意,規定企業不得超越約定范圍收集、處理和使用數據,同時給予數據所有者要求數據占有者刪除涉及本人隱私數據的權利。

數據資源是國家的財富,數據安全是數據開發利用和數據產業發展的保障。例如,金融業必須構建用戶相互信任、信息真實對稱的技術環境,要求保證數據可靠傳輸,保護個人隱私;要求采用信息真實性交互驗證技術,建立身份認證系統,對人或物進行特征識別、時空定位和身份認證,進行用戶授權驗證和信息數據驗真,確認端對端的控制權。

國家支持數據開發利用,支持數據安全技術推廣和商業創新。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和安全應用。例如,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牽頭研發金融業數據要素融合應用系統。這個系統集成運用多方計算、聯邦學習、數據脫敏、差分隱私、可信計算等技術,可以在實現數據共享的同時保護數據隱私,在提升數據資源價值的同時保護數據安全。

第三,產業融合中的穿透式監管。

數字化技術創新正在改變金融服務模式,逐漸形成交互、交叉、交集的金融新業態。例如,未來的數字資產市場既包括數字化的金融資產,也包括資產化的專利數據、著作數據,將形成一個資產所有者、投資者、產權登記、產權認證、金融中介、監管機構、稅務機構、仲裁機構等多方交集的復雜架構。

金融創新呼喚監管創新。數字化金融監管系統應該由金融監管部門共建共享,應該覆蓋所有的金融機構,應該穿透不同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業務,實現金融監管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化,超越流程復雜、耗費資源的現場監管,降低監管成本和被監管成本。

第四,分布式架構中的安全屏障。

去中心化金融有可能穿透一國的金融基礎設施屏障和貨幣主權及地域金融監管邊界。去中心化金融既是未來國際金融競爭的熱點,更是未來全球金融監管的熱點。

我國作為經濟大國,實行更高水平的經濟開放、金融開放包括資本市場開放,是基本國策;維護經濟金融穩定大局,主動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底線。

因此,應有必要深入分析分布式對等架構、去中心化架構等數字化技術已經具備及潛在的“顛覆性”性能,重點研究基于全新數字技術的去中心化金融工具穿越金融基礎設施屏障的可能路徑,研究技術對策和政策預案,構建數字金融安全屏障。

第五,開源格局中的安全責任。

開源正在滲透越來越多的軟件產品。一些專家認為,開源已經成為數字技術創新的主流,開源可以跨越公司邊界、國家邊界,賦能產業的轉型與升級。需要注意的是,開源也將構成系統綁定和技術依賴,一些開源軟件缺乏明確的安全責任主體和權威性的安全性能認證,可能存在安全漏洞。

在開源格局中,一是要建立軟件安全技術標準,建立軟件的審核和認證制度,防止存在安全隱患、甚至存在惡意木馬的開源軟件進入我國;二是加大投入,加大政策扶持,鼓勵我國自己的科研機構、科創企業和數字技術人才開發具有自主產權的軟件,實現核心軟件基礎性能、擴展性能、安全性能的優化和均衡,促進我國軟件產業的進步與成長。

Tags:區塊鏈數字貨幣數字金融數字資產區塊鏈運用的技術中不包括哪一項a共識算法數字貨幣交易app哪個好數字金融服務數字資產評估

非小號
區塊鏈:區塊鏈技術重構文創產業 首個行業自律公約發布_BOAT

近年來,借助數字技術,文創業正在經歷新一輪產業變革。作為數字文創的主要類型之一,以區塊鏈技術進行唯一標識的數字藏品受到了年輕人的喜歡.

1900/1/1 0:00:00
NFT:警惕黑客 五大技巧助你安全鑄造NFT_DIS

黑客正在探索NFT Discord以尋找弱點,本周,我們看到了一個悲劇例子,當時CreatureToadz的Discord暫時遭到了攻擊.

1900/1/1 0:00:00
比特幣:國資委:運用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 深化法治央企建設_比特幣最新消息今天價格

11月1日,國資委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設的意見》。文件提到,要著力提升數字化管理能力.

1900/1/1 0:00:00
數字貨幣:香港金管局:研究通過政府綠色債券計劃試行發行代幣化綠色債券的可行性_數字貨幣屬于貨幣嗎

11月3日,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1”活動中,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香港金管局”)公布了兩項新舉措,以進一步加強香港的金融科技力量。其中之一是綠色債券代幣化.

1900/1/1 0:00:00
加密貨幣:蘋果CEO庫克持有加密貨幣 蘋果公司離入局加密領域還有多遠?_加密貨幣市場分析

在昨天紐約時報 DealBook 在線峰會上接受采訪時,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透露,他個人擁有一些加密貨幣,為了多元化目的而持有一些加密貨幣是“合理的”.

1900/1/1 0:00:00
數字貨幣: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mBridge)發布15個用例手冊_DGE

11月3日,由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支持,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共同發起的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項目發布用例手冊.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