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價格 比特幣價格
Ctrl+D 比特幣價格
ads

NFT:NFT:完成資產和價值的融合流通_區塊鏈dapp游戲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原文標題《回到未來重識DeFi》

序言

互聯網出現之后,人類社會迎來了高速發展,顛覆了信息的生產和傳遞方式,改變了文明的演?進方向。但在這個奇點之后的數十年間,人類執著于在互聯網的根基之上修修補補,新的協議標準、編程語言、技術硬件、網絡設備等細枝末節的創新已然讓人們疲于探尋下一場席卷整個文明的?暴,我們也已經很久沒有?到能夠與互聯網誕生媲美的新的變革。

十二年前,比特幣和區塊鏈的誕生讓人們第一次真正擁有了自己的資產,讓無邊界的價值傳遞成為了可能。如果說互聯網是信息文明時代的基礎設施,那么區塊鏈則是對未來價值社會的一次探索,讓人類文明從信息和內容的傳遞轉向資產與價值的交互,為文明的演進開啟了新的上升通道。?在區塊鏈時代變革前夜,我們看到了諸多原生鏈上資產的涌現,也?證了DeFi這個獨立于現實世界的金融體系的瘋狂。但現在的我們仍然不能達成鏈上和鏈下兩個世界的融合,資產和價值只能在相互獨立的體系中閉環流通,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資產上鏈,我認為最好的資產載體就是NFT。?

以往的NFT市場中,人們往往將目光限制在其稀缺性的應用上,這是對于NFT最大的誤解,完全源于經驗主義的裹挾帶來的思維禁錮,以現實社會的規律看待區塊鏈和NFT的發展進程。

人類文明的每一次演進都不僅是技術的演進,更多的則是思想的演進,本文將嘗試解除思想的封印,以「NFT結構體」的?度,擴充加密世界對于NFT的想象力。?

價值的傳遞

內容的傳遞

從前,車馬很遠,書信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如今,科技進步,信息無界,跨時區的溝通已然習以為常,互聯網成為我們基礎社會的剛需,網絡信息的傳遞成為溝通的必要組件。互聯網信息的傳播邏輯在于,通過技術手段將傳統的不同類型的信息轉換為機器可讀的0/1二進制數據,再通過網絡間的數據傳遞達成信息互聯。

在科技的不斷發展下,互聯網也隨之演進,有線網絡從ADSL撥號到LAN寬帶再到光纖,移動通信經歷了五次變遷,物理硬件性能隨著摩爾定律的屢次生效而突飛猛進,互聯網在技術層面的革新帶來了內容傳遞上的發展,體現在了內容形式和意識形態兩個維度上。

內容形式的豐富

內容數字化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擴充可承載信息量的過程,從早期的文本數字化到圖片、音頻、視頻,互聯網可承載和傳輸的內容形式不斷豐富,由此衍生的功能性和服務性也日趨滲透至日常生活之中。

意識形態的轉變

在Web1.0時代,互聯網僅作為一個信息共享平臺,內容的生成與消費往往是1對n的關系,話語權集團和早期互聯網企業掌控著內容生產者的角色,網民作為消費者只能被動的接受來自互聯網的信息。該階段相當于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報紙等信息載體的功能性復刻,沒有借助互聯網的特性而賦予新的內涵。

在Web2.0時代,互聯網由「信息共享」轉向「信息共建」,網民在互聯網中的權力從「只讀」提升至「寫入」,衍生出了UGC、PGC等概念,相當于在意識形態上把互聯網的主體和話語權都分散到了個人用戶身上,每個人都兼具內容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雙重角色。由此帶來了互聯網內容量級的爆炸,引發了以PV、UV等參數為考核指標的門戶網站的消亡,和以用戶質量為核心競爭力的社區型互聯網平臺的誕生。從早期PC互聯網盛行的BBS、Blog到如今移動互聯網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Quora等內容生產社區,都是Web2.0時代的產物。

以太坊等主流區塊鏈網絡上已累計發行10億枚NFT:8月13日消息,NFTScan數據顯示,以太坊、BNB Chain、Polygon、Solana、Arbitrum、Optimism等主流區塊鏈網絡上已累計發行10億枚NFT,部署超過265萬個NFT資產合約。[2023/8/13 16:23:19]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說互聯網的發展=數字內容的發展,過去數十年間互聯網給人類文明的傳承帶來了顛覆,但這一點也為互聯網的未來設定了桎梏,畢竟其應用始終沒有脫離內容傳遞的范疇,和Web3.0時代的重要命題之一——價值互聯網之間尚存隔閡。也就是說,雖然互聯網傳遞的二進制數據信息可以產生價值,但互聯網卻不能承載價值本身。

那么價值由何而來?

在現實世界中,價值最好的體現就是資產,房產、股票、債券、版權都是資產,這些資產目前和互聯網并沒有產生真正交融,互聯網上不存在「真正的資產」。舉個簡單的例子,UserA通過互聯網傳遞自己的房產證給UserB,但UserB只能獲得一張圖片,并不會發生房產價值的轉移。

應對價值互聯網的發展困境,最簡單的想法就是將資產轉移到互聯網這個平行世界中,在網絡中達成現實資產的高效傳遞,可以理解為「資產上網」,但由于資產難以確權等問題,這個想法顯然不成立。此時,區塊鏈技術的加持,或許能夠為資產的傳遞帶來一些新的思路。

資產的傳遞

原生鏈上資產

原生鏈上資產的定義:起源于區塊鏈世界的資產,與現實資產脫鉤,完全去中心化。例如BTC、ETH。但USDT等中心化穩定幣不在此范疇內。

現實世界中的資產需要法律條文、買賣合同、監管機構的保護,同樣的,法律漏洞、合同造假、機構作惡也可以讓你的資產瞬間蒸發或易主。原生鏈上資產則無需考慮這個問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絡可以讓這些資產的所有權和處置權永久歸屬與你,不存在任何第三方強制剝奪資產的可能。

鏈上資產傳遞的兩個階段

從鏈上資產傳遞的發展路徑來看,存在兩個階段:

數字資產化:即原生鏈上資產的資產屬性體現。例如目前的BTC、ETH,其自身具備資產屬性,在發展早期主要體現在轉賬和交易上,后續隨著DeFi的發展,實現了借貸、理財等更為廣泛的金融活動場景。我們目前所處的階段就是數字資產化的時期,各個賽道中DeFi的推陳出新就是在搭建一個獨立于現實社會的鏈上金融體系,原生鏈上資產可以在這個體系中達成價值的內循環。不過這種相對封閉的發展方式顯然不足以撼動傳統金融體系的根基,加密市場僅有的四千億美元市值是其未來發展的最高天花板。

資產數字化:即現實資產上鏈流通。這是一個極具想象空間的階段,如果現實中含有價值屬性的資產都能在鏈上體現,并能夠像原生鏈上資產一樣自由流通,那么就相當于人類經濟總量直接轉移到了區塊鏈上。這一設想雖然如今看來震撼,但在區塊鏈的發展趨勢之下——尤其是NFT的發展方向上來看,這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萬物上鏈或將成為繼1969年互聯網誕生之后人類文明的新奇點。

我們在現在的區塊鏈行業中也可以看到,已然有一些DeFi項目嗅到了變革的氣息,在進行現實資產上鏈的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此類項目將會越來越多,現實世界與加密世界的界限將逐漸模糊直至消散。

與V神相關的Gitcoin Presents NFT系列24小時交易量位列OpenSea榜首:金色財經報道,由區塊鏈融資公司Gitcoin和 NFT 平臺Metalabel合作推出的Gitcoin Presents NFT 系列在其公開鑄幣結束后價值飆升,交易量位列 OpenSea 榜首,根據OpenSea 的數據,該系列的24小時交易量為 8084 ETH,截至發稿時時價值超過 1500 萬美元。

該NFT系列旨在紀念 2018 年一篇關于 Quadratic Funding 的論文,是由以太坊基金會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哈佛經濟學家 Zo? Hitzig 和社會活動組織 RadicalxChange 創始人 Glen Weyl 撰寫的公共籌款機制。購買 NFT 可向收藏者贈送該論文的數字副本,以及 Gitcoin 創始人評論融資機制成功的兩篇文章。[2023/3/10 12:53:12]

鏈上治理

資產數字化和上鏈的意義在于將現實社會中有價值的資產移至鏈上,從而實現現實資產在鏈上的確權、支付、流通等實際使用場景。但在我們走向這個美好愿景的途中還橫亙著一座山嶺——如何進行資產評估,現在的加密世界和現實世界都是完全孤立的,需要「預言機」來傳遞鏈下的可信信息到鏈上,作為兩者溝通的橋梁,但我們目前還未能找到能夠提供這種服務的真正可靠的預言機。如果上鏈的資產或信息本身就是作假的,那么上鏈將毫無意義,垃圾信息不會因為上鏈而轉化成有效信息。

關于這個問題,目前主流觀點是讓中心化監管機構來承擔預言機的角色,對資產進行評估認證授權,然后進行上鏈。這看似是一個現實與鏈上結合的「完美方案」,但其中最大的BUG就是扮演「黑盒子」的監管機構。

舉個例子,2008年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Moody's、Standard&Poor's、Fitch三大評級機構,他們收了銀行的錢,將C級債券和A級債券打包到一起變成B級的資產包。這種歷史的教訓如何保證不會在鏈上重演?誰來監管監管機構?誰來監管人性?

中心化的驗資方式是在用傳統的經驗主義來應對區塊鏈這一新事物,中心化機構在其中承擔決定性的角色,讓資產上鏈本身成為了偽命題。

反觀原生鏈上資產所構建的加密世界,由于去中心化思想的渲染,DeFi則更多地傾向于集體智慧的涌現,通過治理代幣的形式將治理權分散至參與者手中,再通過智能合約執行治理決策,來達到去中心化治理的目的。這種看似平權和民主的設計也并非萬無一失,少數資本巨鱷依然可以依靠大量資本投入,來輕松占據大部分治理代幣并壟斷治理權,現實世界的馬太效應和帕累托法則將會在鏈上再次生效,現在目光所及的諸多DeFi項目均是如此,披著去中心化新金融秩序的外衣,開傳統金融的倒車。

現有的所謂去中心化治理只是「人治社會」映射到鏈上的一種階段性解決方案,我們只能寄希望于那些持有大量治理代幣的巨鱷們能夠給為項目發展提供公平且正確的決策,他們的意志代表了加密世界的動向,就像中心化的現實世界中少數人掌權一樣。在這個階段里,人們只是具備了區塊鏈技術,并沒有真正具備「區塊鏈思維」。加密世界更上一個臺階需要所有人的思維進化,讓鏈上文明從「人治社會」全面過渡到「法治社會」,CodeisLaw是過去式,只有LawisCode才是組織進化,人類的優勢不是智力而是「集體智慧」,我們生活的當下「國家」「金錢」「理想」都是生存必須的嗎?其實并不是,它們都是我們的想象力杜撰出來的產物,幻影和真實的泡沫從我們智慧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不分彼此,只有想象力才是核心競爭力。

跨鏈DeFi平臺Wing Finance推出NFT首付功能:金色財經消息,跨鏈DeFi平臺Wing Finance宣布推出NFT首付功能,讓用戶以60%的首付購買藍籌NFT。運行原理為:用戶可以選擇自己想要購買的NFT,平臺提供NFT地板價40%的貸款給用戶,用戶支付剩余的60%,然后NFT將需在Wing NFT池中進行抵押。[2022/9/6 13:10:23]

所以,當我們在思考區塊鏈世界的邏輯時,可能得以辯證的心態,參考現實情況,鏈上世界的存在不一定需要向現實妥協。也許不是區塊鏈走向人類,而是人類走向區塊鏈。有時一場大變革會把原來的舊世界打爛,真正需要變革的是過去迂腐的金融體系,我們不應該搞錯方向。

鏈上世界的產品和原來我們的經驗大相徑庭,它應該有自己的路要走,而不是過往我們金融經驗的總結,舊世界的金融體系原本就是破綻百出。

NFT的使用與定義

NFT即Non-fungibleToken,是FungibleToken的相對概念,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獨一無二」和「能否分割」,這也就使得NFT更加適合于對標現實世界中的資產——畢竟文明的演進已經讓所有的事物都有了差異化的描述,即使是一件批量生產的消費品,在生產日期和噴碼上也會有所不同。

現有的觀點往往將NFT市場描述為一個獨立的賽道,在其稀缺性上做文章,以加密藝術品和游戲卡片作為主要的價值輸出途徑。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像沒有人會把FT當作一個獨立市場。

形成這一誤導性說法的原因在于經驗主義限制了整個行業的想象力。NFT從2017年短暫高光到近年來的發展遲緩,很多人因為CryptoKitties曾經的火爆而迷失方向,在思維定勢中把NFT和藝術、卡片、稀缺性等進行了強制綁定,卻沒有意識到這只是NFT應用場景的很小一部分。

NFT未來的應用應當是非常廣泛的,它的存在豐富提煉了Token的使用廣度和深度,它的崛起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所有的類別都可以與它有關,畢竟NFT與FT之間是對等和互補的關系。相比FT來說,NFT應該是更大范疇的概念,就像現實世界的非標品交易遠大于標品交易。

2020年DeFi的崛起將NFT再次推向風口浪尖,DeFiNFT為市場進行了一次回爐教育,也讓很多人開始重新思考NFT更具價值的未來。尤其是DEGO,正是引用了「結構體描述」的核心思想,讓我們看到了長期被「收藏品」的面紗籠罩在陰影中的NFT正在回歸它的原貌。

NFT結構體描述

一片葉子

「NFT的價值不在于稀有性,而在于結構體的描述。」

下面以葉子為案例,探討結構體描述如何賦予NFT新的思想。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我們隨手在地上撿起的每一片葉子都是特別的存在。假如我擁有一片葉子,我覺得它葉脈美麗且獨一無二,認為它價值2000元,而你認可這個價值并愿意購買,那它的價值就是2000元,這來源我們的「共識」。如果你認為它僅價值1元,那我們的共識不匹配,要么我降價出售,要么等待有2000元價值共識的人出現將其買走。

這就是NFT稀缺性應用的一個例子,現在加密藝術品往往就是依靠這層粗糙的「抽象共識」來炒作價格。雖然不可否認的確有少量加密藝術品具備獨特的藝術魅力,但大部分則都是單純的博傻,玩家的購買意圖僅限于找到一個愿意付出更高價格的接盤俠。

美國快餐品牌溫迪提交6份與元宇宙及NFT相關商標申請:4月12日消息,美國律師Mike Kondoudis發推表示,美國第三大快餐連鎖集團溫迪(Wendy's)已提交6份與元宇宙及NFT相關商標申請,覆蓋虛擬食品/飲料、NFT及數字代幣、虛擬物品商店、在線虛擬世界。此前消息,美國快餐連鎖店Arbys申請元宇宙相關商標。[2022/4/12 14:20:06]

如果我們將這片葉子轉換為一個包裹資產的「結構體」,讓其在稀有性的「抽象共識」之外添加更多屬性,那么這個結構體的描述就可能是:

0.圖片:葉子

1.名字:桑樹葉

2.面值:10000USDT500ETH

3.類別:合成資產

4.品級:A

……

如果我們不考慮0,1,4帶來的稀缺性和實用性的溢價,那么這片葉子的合理價格就是它的「面值」。如果考慮前兩樣屬性,那么它的價值會大于「實際面值」。也就是說,這片葉子既有基礎面值帶來的保底價值,也有具備溢價空間的共識價值,面值帶來的「普遍確定性」和本身具備的「稀有性」可以讓其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理性定價。

假如這片葉子是一個鏈上的NFT資產,那么結構體描述可以讓它的價值內涵更加豐富。首先應用的就是包裹著FT加密資產的結構體,例如使用BTC和ETH鑄造NFT,形成一個資產包,那就相當于現實世界中包裹著多個股票的指數基金。如果再為這個NFT賦予功能性的價值或者綁定一幅畫作,那么它的價值就高于鑄造所花費的FT的面值。

對應到現實世界,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國特色的「學區房」,同樣面積和樓層的房子,可能就因為差一條街導致學區的不同,而使得價格天上地下。這其中的面積和樓層就是保底的「面值」,地理位置和學區屬性就是引發溢價的「共識價值」。

NFT盲盒

盲盒,一大半買的是「盲」,一小半才買的是「盒」。

許多人將盲盒和手辦、模型類比,雖然它們性質差不多。但是買盲盒不是單單是為了得到里面可愛的玩偶,更大的樂趣在于拆開盒子、窺探里面的玩偶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款的那個瞬間。

眾所周知,物以稀為貴,物品的價值不單單由其成本決定,也取決于它的稀有度。每個系列的盲盒都有那么一兩款廣受歡迎,且數量較為稀少,再加上部分人的故意炒作,這些款式單賣往往會比原價貴出50%!更別說每個系列還會有極其稀有的「神秘款」,它們甚至會被賣到更加夸張的價格。

2017年的CryptoKitties堪稱NFT的開山鼻祖,CryptoKitties的缺點只是在于內在價值,其稀缺度是完全可以由去中心化的共識算法來保證的,展示出來一張小貓圖片,然后說是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概率生成的稀有貓,那就真的是這么多的概率,無人能夠作假;說不能復制就真的不能復制——ERC721的標準也是公開的,并不存在任何造假的困擾。

即便是游戲的創始人,也沒有辦法違背算法規律,偷偷的生成無數的稀有貓來套利。但是傳統盲盒這種由一個企業中心化生產,所謂的「稀有」完全是由企業信譽來保證的,假設稀有盲盒的價格達到了一萬倍乃至于十萬倍,那么盲盒的生產者預計到不會再也更好的行情了,并且泡沫馬上就要破裂,那么他們顯然可以輕而易舉的在車間里大量的制造稀有盲盒,然后在市場上賣出套利。

NFT藏家 WhaleShark:NFT是數字資產所有和管理權的必然進化結果:NFT 藏家 WhaleShark 發表推特:“大家總是問我NFT的投資理論以及我為何堅信NFT肯定會在體量上發展得越來越大。我的答案是,加密貨幣是更好的貨幣,DeFi是更好的金融服務。NFT是數字資產所有權和管理的必然進化結果。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人們在線上花費的時間急劇增加。生活越來越數字化,線上時間越來越多,數字資產的價值自然會上漲。在這個時代,人們更愿意買入和持有數字資產和收藏品,即使他們“不真正”擁有這些東西。試想一下如果這些數字物品被賦能而從現在的圍城中釋放出來的世界。傳統房地產很貴,幾十年前,你的祖父可以用兩年的工資買下一套房,但是現在幾乎不可能。數字化也是一種經濟選擇。所有這些趨勢都指向人類朝著數字化的自然遷徙,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科技確認資產的來源以及珍稀程度,并且提供真正的所有和管理權。NFT的未來如此光明,我需要做好防曬措施。”[2021/2/23 17:43:32]

打個比方,CryptoKitties的稀缺是模擬的天然的稀缺,就像土里的石頭、水里的魚一樣,開發團隊設定好概率之后,上線即成為以太坊鏈上的智能合約,開發團隊并不能輕易的修改它;而盲盒的稀缺是人為制造出來的稀缺,就像一個人故意把碗口大的水管掐成手指頭那么細,然后一點一點的倒水賣錢,并且說自己會一直這么公平的掐著,不對任何人偷偷放水。

如果為NFT引入結構體設計,會有怎樣的效果?

2020年DEGO、Aavegotchi在過去CryptoKitties的基礎之上賦予了內在價值,既保留了稀缺度,又解決了使用場景問題,尤其是DEGO合理利用了「結構體思維」,組織了一場空前的「抽鏟子」活動。

玩家在活動期間需要完成官方指定的任務,完成任務后可以免費鑄造一個包裹著隨機數量DEGO的NFT鏟子,這些NFT具備結構體屬性,包裹Token的數量決定「基礎面值」,還有「等級」決定了NFT鏟子的挖礦效率,可作為溢價的附加價值。

由于隨機「面值」「等級」的差別,這場活動也就成為了一次NFT「抽盲盒」,高面值的NFT理論上有更高的基礎定價和溢價空間,玩家們會在好奇心和投機心理的驅使下不斷抽取盲盒,無形中成為了構建NFT世界的創作者和貢獻者。而且這些NFT不會因為大量產出而貶值,后期的這些低等級的鏟子也有更多使用場景,例如可以「鑄造」「合成」「鍛造」等等。

在引入了「結構體思維」后,DEGONFT的價值不僅僅是「稀缺性」,而是讓NFT從難以觸及的空中樓閣下沉到更多的實際應用場景中。

NFT結構體的應用設想

nToken權益證明

cToken是一個CompoundV2上線的生息Token,也是用戶在Compound存入資產的憑證,cTokens一開始是Compound用來簡化用戶在鏈上借貸市場中出借款項生息的體驗的。

在推出cTokens之前,出借方需要將資金鎖定在資金池中才能賺取利息。如此,在借貸市場上鎖定的資金在解鎖之后才能使用,而取出之時也會一并減少貸入方可貸的資金數額。推出cTokens之后,就能避免這種副作用了,因為存在Compound平臺上的資金會在公開市場上以cTokens的形式流通,不會影響到平臺內鎖定的資金,因此也不會減少借入方的資金數額。

如果我們將DeFi中常見的FT替換為NFT,即抵押NFT進行借貸、理財或者流動性挖礦,那么也可以隨著NFT的鑄造而生成一個類似cToken的權益證明,它與cToken優點類似,當NFT資產在某個協議中的時候,用戶無需解鎖,即可拿著nToken到其他協議中獲得更多收益,或者直接進行交易,對應到現實世界中,類似于UserA抵押在銀行中的房子直接轉移到債券人到UserB名下。

當然,nToken也可以發揮更多想象力,去探索cToken之外的屬于自己的更多應用的可能性。舉個例子,既然nToken是隨NFT鑄造產生,那么是否可以將多個nToken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資產組合捕獲更多價值?

塑造差異化的價值分配體系

在Compound中,通過用戶持有cToken的數量和時間等因素,我們可以從側面判斷其對于該產品的參與度、貢獻度和理解度,但FT能夠容納的動態信息有限,如果將cToken以NFT「結構體」的形式來展現,那么就可以加入更多維度的數據,智能合約可以以此作為判斷依據,來為不同用戶分配差異化的收益系數和治理權重。

同理,NFT也可以為AMM類DEX的LPToken進行一次重塑,以Uniswap為例,流動性提供者的收益只與投入資金數量這一個維度相關,不論是老玩家還是新選手,不論是忠實信徒還是投機分子,規則面前,人人平等。這種表面的平等反而會增加提升資本壟斷效應,無形中損害真正的貢獻者們的利益。如果將LPToken以NFT的形式展現,加入時間維度,根據用戶提供流動性的持續時間來計算額外的權重,類似于PoS中的幣齡,就能讓懷揣共識的玩家獲得應得的更高賞金,平臺治理代幣也會更多的發放到有治理能力的玩家手中。

DEGO目前所使用的挖礦算力分區和投機懲罰機制,就是在差異化價值分配體系上的初步探索,如果后續的DeFi能將算力、LPToken、治理權等多個涉及到用戶收益和權力的因素都以NFT的形式呈現,那么整個DeFi世界的治理體系將迎來一次劇變,資本統治一切的局面將徹底由共識取代。

引入債券池概念

NFT雖然是Non-fungibleToken,但其實合約可以設定「NFT標準」之外的「NFT框架」,假設在同一個「NFT框架」之下,這個框架可以成為一個「池」,NFT抵押進去變成「債券」生成FT,NFT就可以像FT一樣進行批量交易,那么對于長期困擾NFT的流動性問題就能被解決了。

舉個例子,現實世界中的各類消費品都是NFT,例如iPhone,同樣是iPhone12,同樣的顏色、尺寸、內存甚至同一家富士康,但是每臺手機的IMEI都是不同的,它們就像手機的身份證。這里如果有一個「NFT框架」,規定好部分重要參數和次要參數,那么就能做到一次性批量購買iPhone12。

GameFi資產的拓展性

GameFi即游戲化金融,未來DeFi貨幣政策或將更趨向游戲化,用戶的資產將成為DeFi游戲使用的裝備。

我們可以從現有的使用NFT的區塊鏈游戲中獲得一些啟發,游戲中往往存在不同類型的資產,例如游戲角色、角色配飾、武器、武器配飾、寵物等,這些資產可以在合約上映射為不同「分類」的資產,由此可以產生更多細分化的游戲場景,例如游戲中可以設定門檻,必須持有「分類」為「角色1」和「寵物1」的玩家才能進入指定的副本。

在這基礎之上,更加深入的將「GameFi思維」引入到現實世界的金融市場,這種分類也是可行的。

現實世界中,銀行會分類出各種類型的資產,例如ABS的場景下就有多種「分類」,資產證券化分為不動產證券化、應收賬款證券化、信貸資產證券化、未來收益證券化、債券組合證券化等類別,銀行會根據不同資產類別、不同風險敞口的資產做各種合理配置。我們可以將不同類型的證券劃分不同「分類」,就像GameFi中的「裝備」體系,銀行提前在合約中寫入剛性準入或者兌付條款,在智能合約的幫助下,可以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場景下自由配置。

未來NFT的使用場景

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

NFT作為一個結構體,由于承載價值的復合性,所以較比FT有更多的應用屬性。如果預言機方案足夠成熟,后續將有可能實現資產的上鏈NFT化,那么NFT的應用邊界將再次擴張,現實世界中的商品、不動產等資產的應用場景將有機會轉移至鏈上,例如房產租賃、商品試用、貴金屬典當等。這些應用與點對點的資產交易不同,期間不涉及所有權的轉移,而是賦予其他用戶有限的使用權。

追溯數千年歷史文明的發展,人類在鏈下已經建立起了相對完整的法律體系。在有關民事物權的部分,我們通過白紙黑字的合同,立此存照,劃分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

智能合約,即以代碼還原法律,無需人為的干預,我們可以把合同直接融入NFT里,催生出全新的規制路徑。平衡正義、效率和公平,實現代碼之治。

目前已有宣稱支持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NFT標準,但它們往往缺少「時間」這個維度的參數,也就是說,NFT的所有者在向其他用戶授予使用權時,無法規定使用時間,這個問題讓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成為了一個單純的概念,例如Cocos-BCX推出的針對區塊鏈游戲的BCX-NHAS-1808NFT標準。

NFT典當

現實世界中的典當,是指通過質押貴重資產來獲得一定的資金,到期前交付本息收回資產,如果無法及時交付本息,則資產歸當鋪所有。這套邏輯應用到加密世界中,類似于超額抵押借貸,但區別在于借貸是個人與平臺資金池之間的交互,而典當則可以是點對點的交易。當UserA發起典當請求時,智能合約將NFT的使用權移交給當鋪或者接受典當業務的個人用戶UserB,UserA根據NFT包裹的資產價值獲得一定數額的資金,如果UserA到期未交付本息,則NFT的所有權將轉移到當鋪或者UserB手中。

NFT租賃

現實世界中租賃極其普遍,例如傳統的租房生意,以及共享經濟下產生的共享單車、充電寶、電子設備等。我們此處以租房為例,UserA有一處閑置房產,通過上鏈確權生成了一個包裹該房產的NFT,并在NFT中通過智能合約設定房產的位置、租金、租約等相關信息。當UserB想要租賃該房產時,則需要向UserA支付押金和租金來獲得房產NFT的使用權,如果期間出現租金斷繳,則收回UserB的使用權,如果一直正常支付租金,則等到租約到期時收回UserB的使用權,并返還押金。

從信息社會到價值社會的躍遷

互聯網的應用改變了信息傳遞和文明傳承的方式,人們溝通交流、生產內容、獲取知識、傳播思想等行為全部被融入進了二進制編碼之中,成就了如今數據大爆炸的現代信息社會。

區塊鏈的出現則讓我們看到了價值產生與傳遞的更多可能性,我們見證了一枚比特幣從無至有的數字資產化歷程,也在探索資產數字化從零到無限的價值遠景。這背后依托的是科技進步催生的思想進化,讓我們不再安分于當下穩固且無趣的社會、經濟、金融體制,從「NFT」這一個思想錨點出發,仰望更深邃的星空。

這場資產與價值的變革,將不止于信息互聯到價值互聯的演進,而是在區塊鏈的加持下,推動人類社會的整體上鏈,從中心化的信息社會躍遷至去中心化的價值社會。隨之衍生的是全新的鏈上治理體系和價值分配方式,資產與價值將不再被法律或人治限制在一個個狹小的國土或疆域內,而是在無邊界的基礎上達成絕對私有化和自由流通,并依靠集體智慧的治理創建更高維度的人類文明。

在NFT引入結構體描述之后,我們距離這一未來已然不遠。或許在互聯網百年誕辰之后,我們就能打通鏈上鏈下的壁壘,實現大范圍的資產上鏈,鏈上的價值將占據人類經濟總量的大多數。屆時中心化機構對于文明的鉗制將大幅弱化,社會擁抱區塊鏈,人類走向新世界。

原文首發于Medium,作者黑鳯李。

英文原版鏈接:

https://degofinance.medium.com/back-to-the-future-nft-rediscovered-ad8a7b7713f8

Tags:NFTTOK區塊鏈TOKENFTARTimtoken安卓下載地址區塊鏈dapp游戲Dipperex Token

芝麻開門交易所
加密貨幣:澳大利亞男子被指通過加密貨幣對沖基金詐騙9000萬美元,現已認罪_IPISTR幣

據FinanceMagnates報道,紐約南區聯邦檢察官辦公室指控澳大利亞公民StefanHeQin涉嫌證券欺詐.

1900/1/1 0:00:00
MEX:算力 NFT DeFi 會玩出什么花樣?_DeFi Warrior

DeFi狂暴的拉盤,拉服了很多人,也讓人開始Fomo。Aave市值馬上沖進前10,UNI市值馬上追趕幣安,2021年是DeFi的市場。因為Aave和UNI在不斷抬高DeFi的估值空間.

1900/1/1 0:00:00
MDC:MDC生態新場景,帶來民生必需品_MagickDAO

2020年對MDC生態是風風雨雨的一年,歷經全球經濟大低迷的動蕩時期,但也是蓬勃激昂發展的一年,用戶地址達三百萬,多個鏈上應用場景落地,多個幣種行情火熱,整體發展迅速且穩健.

1900/1/1 0:00:00
比特幣:灰度報告:Q4約有33億美元流入,2021年加密市場將有六大趨勢_RAY

美東時間2021年2月2日,灰度投資公司在推特發布其2020年Q4投資報告,內容主要分為:回顧2020年的比特幣市場、展望2021年的加密市場、2020年Q4數字資產投資的亮眼成績、總結四大部分.

1900/1/1 0:00:00
區塊鏈:杜絕“蘿卜章”風險,區塊鏈電子簽章助力企業降本“保真”_如何把泰達幣換成比特幣呢

早在2018年9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就承認了區塊鏈存證在互聯網案件舉證中的法律效力.

1900/1/1 0:00:00
USD:LOEx國際站精簡部分交易對公告_泰達幣usdtapp下載

尊敬的LOEx用戶:LOEx秉承著致力于打造良性的交易所生態,合理優化資源以更好地服務與用戶的理念,為了充分保護用戶權益,維護健康有序的市場秩序.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