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價格 比特幣價格
Ctrl+D 比特幣價格
ads
首頁 > ADA > Info

WEB:挖掘元宇宙與Web3的深層聯系 究竟誰能勾勒出下一代互聯網模樣?_web3域名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近兩年疫情肆虐全球,雖然困住了人們的腳步,但是困不住科技的發展趨勢,元宇宙、Web3等概念相繼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

2021年不僅是元宇宙元年,還是Web3元年,隨著元宇宙的興起,Web3再次成為各大廠商關注的焦點。

尤其是今年關于Web3的熱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和行業領頭者投入到Web3中,之前只能在科幻作品中出現的場景變成了現實。

證監會科技監管局曾發表文章《Web3是漸行漸近的新一代互聯網》,指出互聯網正處在Web2向Web3演進的重要時點,加強Web3前瞻研究和戰略預判,對我國未來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每輪科技革新浪潮都能帶來大量機遇,下一代互聯網也不例外,但當下的大眾媒體、書籍以及普通民眾對其的定義都不一樣,有的說它是Web3時代,有的卻說它是元宇宙時代。

除了普通人以外,甚至連不少互聯網創業者都不完全清楚Web3和元宇宙之間的區別。

那么,元宇宙和Web3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人們如何理性看待元宇宙和Web3賽道?下一代互聯網究竟是Web3還是元宇宙?

元宇宙與Web3分別是什么?

關于元宇宙和Web3的定義有很多,但是并沒有形成標準答案。

然而一項新興技術的誕生通常是遵從著主流定義的指引去不斷發展,因此我們對元宇宙和Web3的關注點應該放在它們的主流定義上。

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不是一個新名詞,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將其定義為Metaverse,騰訊馬化騰把它描述為全真互聯網,Roblox稱沙盒游戲就是虛擬世界,甚至不同的人都對元宇宙有不同定義。

從主流設想中,我們可以概括出元宇宙是一個重構現有互聯網信息展現和交互形式的全新互聯網形態,同時人們可以通過VR/AR等方式讓互聯網所見即所得。

韋氏評級:新增WBTC數量已超過礦工挖掘的BTC數量:金色財經報道,加密貨幣評級機構韋氏評級(Weiss Ratings)剛剛發推文稱:“自上周日以來,通過WBTC代幣化的比特幣數量超過了由比特幣礦工創建的數量。WBTC是中心化的,需要通過托管人。我們希望他們找到另一種無需中心化的代幣化BTC的方法。”[2020/8/20]

我們選取全球最早、最全面介紹元宇宙的趨勢家馬修?鮑爾對元宇宙的定義來進一步描述:

“元宇宙是一個大規模、可互操作的網絡,能夠實時渲染3D虛擬世界,借助大量連續性數據,如身份、歷史、權利、對象、通信和支付等,可以讓無限數量的用戶體驗實時同步和持續有效的在場感。”

所以,元宇宙是一個讓用戶獲得沉浸體驗的虛擬世界,由單獨的虛擬空間組成,這些空間可用于各種各樣的活動,并且不限于任何特定的用途。

而在用戶日益追求的高質量在線應用體驗需求的指引下,元宇宙成為一個關于互聯網應用在體驗(視覺、操作等)上的進化與重大升級,因此有很多人稱它為下一代互聯網。

什么是Web3?

萬維網創始人Tim Berners Lee對Web1到Web3給出了相應的解釋:

Web1是網絡可讀的階段,用戶之間的互動有限;Web2是網絡可交互的階段,用戶可以在這個階段與站點進行交互以及彼此之間進行交互;Web3是網絡的可執行階段,計算機可以像人類一樣解釋信息,然后為用戶生成個性化的內容。

Web2時代誕生的互聯網壟斷寡頭掌握著用戶隱私數據,并用于廣告分析、出售牟利。

未來,人們將花費很少的成本來確保隱私數據和所有權在自己手中,同時治理互聯網平臺共享收益,真正做到將物權自主、自治。

如今Web3通過新技術得以體現,例如區塊鏈、虛擬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在新技術的推動下,Web3是關于創建一個為用戶服務、為用戶所有的互聯網。

簡言之,Web3就是一個關于互聯網信息數據所有權的自然進化與重大升級,因此也有很多人稱它為下一代互聯網。

聲音 | RSK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單個比特幣早期礦工曾挖掘超100萬枚比特幣:據Bitcoin.com報道,RSK實驗室首席科學家Sergio Demián Lerner發表了一項關于比特幣網絡上早期挖掘區塊的研究。相關證據表明,一個單個礦工曾處理了2.2萬個比特幣區塊,即挖掘了超過100萬枚比特幣。此外,Lerner還發布了一個名為Satoshi Blocks的網站,旨在幫助加密愛好者查看早期比特幣挖掘信息。[2019/4/18]

因此,從描述和定義上我們可以發現,元宇宙與Web3都被人們描述為“下一代互聯網”,但二者究竟有什么區別,又有何聯系?

主流觀點下的元宇宙與Web3

元宇宙=Web3?

元宇宙與Web3都代表著互聯網的未來,首先元宇宙不是一項技術,也不是一家公司,而是需要人工智能、大數據、5G、虛擬引擎等技術的支撐所構建出的虛擬世界,其本質則是一個不間斷運行的、去中心化的經濟系統。

Web3背后的理念是將互聯網帶入未來,是一個擺脫中心化組織、完全由用戶掌握的時代,而元宇宙中的核心要素“數字身份”、“經濟系統”、“人工智能”與Web3的存在息息相關。

同樣,元宇宙也不會只由一家公司控制,每個用戶都會有虛擬化身,并且他們可以用虛擬化身在不同的場景以及不同的平臺之間穿梭。

在完全數字化的虛擬世界中,所有的數據都將記錄在同一個數字身份的賬號中,而這樣的理念與Web3可謂是一脈相承。

換句話說,實現了Web3也就意味著實現了元宇宙,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二者之間是等同的關系。

元宇宙與Web3毫不相干?

Web3的目標是完全去中心化,比如Crypto背后的區塊鏈技術,通過解決數據所有權和控制權的關鍵問題來克服當前互聯網的主要缺陷和困境。

在Web3時代,用戶創作的數字內容的所有權和控制權都交回創作者而非平臺所有者,并且用戶所創造的價值可以由用戶自主選擇與他人簽訂協議進行分配。簡單來說Web3將是“可讀+可寫+可擁有”的互聯網。

動態 | 澳本聰或正在收購2008年到2010年間挖掘比特幣的錢包:據bitcoinexchangeguide報道,一位名為““Wallet Buyer”的用戶最近在比特幣論壇上發布了以5000美元購買舊比特幣錢包的消息。神秘的用戶表示需要在2008年到2010年期間挖掘比特幣的錢包,至少挖掘了300 BTC,現在必須不持有BTC。目前有人猜測該消息是澳本聰Craig Wright匿名發布的。[2019/3/26]

而元宇宙也被看作是新一代互聯網,人們使用虛擬化身和彼此互動、交流、社交,甚至是建立社區。

以此構建的虛擬世界是一個共享的數字環境,人們可以在不考慮所有權的情況下進行交流、創造經濟和進行實時交互。

《第二人生》創始人Philip Rosedale曾在專訪中提到,“極端去中心化不是元宇宙”,他認為沒有人愿意生活在一個野蠻的世界里,匿名或許會導致災難,因為人們可以不承擔任何后果地彼此傷害。

因此元宇宙未來可能是去中心化的,也可能是多中心化的,這是一個長期博弈的過程。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一些人認為元宇宙和Web3并不相干也情有可原。

元宇宙與Web3相互包容?

“萬物皆可元宇宙”是此前元宇宙概念盛行時流行的一句話,而Web3的出現也讓人們對新一代價值互聯網有了更加具象的想象,因此有人認為二者之間應該是包容關系。

游戲發行商Animoca Brands的首席執行官Robby Yung認為,沒有Web3就沒有元宇宙,因為需要有事務層才能在內容之間實現互操作性,并且實現將內容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

從理論上來說,Web3可以理解為是元宇宙的基礎設施,除了Web3技術的實現,元宇宙還需要AR、VR等技術實現一個持久化、具有沉浸感的3D虛擬空間。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Web3時代的到來,產業、商業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都將迎來新的變化,而元宇宙則是這些變化中的重要體現。換句話說,元宇宙將是Web3時代中極具創造力的網絡形態。

伯恩斯坦分析師:目前來看利用二疊盆地的燃燒煤挖掘比特幣不會有收益:據彭博社消息,由Jean Ann Salisbury帶領的伯恩斯坦分析師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提出,把得克薩斯州二疊盆地的燃燒煤氣變成電力來驅動比特幣挖礦,目前來看不會使生產商變為百萬富翁。分析師們發現,鑒于比特幣的總數上限為2100萬,目前已有1700萬比特幣正在流通,預計挖掘難度將隨著所需的功率呈指數級增長。那么只有比特幣在15年內平均價格為18788美元時才能賺錢。[2018/4/14]

因此Web3與元宇宙相互依存,它們的到來將徹底改變人們探索世界的方式,隨之而來的是一個不斷增長與創新的黃金時代。

元宇宙與Web3兼容or交叉?

元宇宙與Web3在一些重要的方面確實存在交叉,這也是一部分人認為兩者可以劃等號的原因之一。

例如兩者都使用先進的尖端技術所構建,比如區塊鏈技術和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資產,以及對虛擬世界的體驗有著巨大影響的NFT。

《元宇宙與數字經濟》一書作者朱嘉明提出,元宇宙更加側重人們與信息交互方式的升級。

例如,用戶可以與虛擬世界中的好友、位置、場所進行交互,通過科技應用在視覺、觸覺、嗅覺等感官方面的創新來獲得更好的沉浸感,換句話說,元宇宙更關心用戶如何參與其中。

而Web3更加側重所有權關系的變化,在Web3中,個人可以創建、擁有和交易他們自己所創建的內容,用戶自己掌握了數字資產的所有權。也就是說,誰將統治或管理未來的互聯網是Web3關心的問題。

因此,不少公司在討論元宇宙布局時也會談到Web3,實際上也表明了元宇宙與Web3之間存在概念交叉關系。

METAVERSE

如何看待元宇宙與Web3?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首先我們先回到另一個基礎問題上來看,到底是先有元宇宙還是先有Web3?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在要求礦工為敘利亞兒童挖掘數字貨幣: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要求礦工借助他們強大的GPUS,幫助人道主義基金為敘利亞兒童提供數字貨幣。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已經推出了Game Chaingers,匯集來自全球各地的玩家,并將他們的計算能力統一起來用來幫助敘利亞兒童。去年10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風險聯合創始人Chris Fabian表示,公司不會回避試驗區塊鏈這項技術。[2018/2/3]

從時間線上來說,元宇宙的概念大概是2021年開始被重點提出,并被廣泛關注,但實際誕生時間應該按照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來算。

而Web3概念最早是2014年由以太坊聯合創始人、波卡創始人Gavin Wood提出,后來逐步被一些早期區塊鏈從業者所接受,并在今年成為一大流行詞匯。

所以,如果單從時間線上看,元宇宙似乎要先于Web3誕生,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如果我們從理念上來說,Web3本質還是依托于互聯網的衍生品或者進化者,也就是它是從互聯網發展中誕生的新邏輯,但還是可以歸類到互聯網邏輯,而互聯網距今已經誕生了近40年,又遠大于元宇宙的誕生邏輯。

因為時間線的問題,才會導致一部分人將Web3與元宇宙劃上等號或者完全用包容關系來形容。

但筆者以為,元宇宙與Web3可能更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兩者的發展有一定重合,甚至軌跡類似。

這一點我們通過谷歌全球搜索趨勢也可以看出一二,正如下圖所示,兩者的熱度峰值在某種意義上有一定重合,但元宇宙熱度明顯高于Web3。

因此,糾結元宇宙與Web3誰先產生,并不是重要的問題,否則只會陷入詭辯,并掉入誰是誰的附屬品的邏輯中來。

“軟件將會吞噬世界”

在硅谷有一家知名投資機構,因為它的全名太長,所以人們習慣性把它稱為“a16z”,這家全稱為“Andreessen Horowitz Fund”的投資機構在過去10多年里,投出了像Facebook、Twitter、Airbnb這樣的巨頭,甚至在這一兩年Web3興起之時,更是押注了不少知名Web3企業,諸如Coinbase、OpenSea、Yuga Labs等。

這家機構的創始人馬克·安德森在a16z創辦僅2年后,便喊出了那句影響投資圈的一句名言“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軟件正在吞噬世界)”。

而在10年后,Y Combinator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現任奇績論壇創始人的陸奇同樣接棒了這一理念,他在10月29日,奇績創壇舉辦的2022年度分享活動《前沿科技創新創業趨勢分析(2022)》中再次表達了“軟件將會吞噬世界”這一觀點。

陸奇在論壇上強調,技術的本質就是組織信息去轉化能源,改變自然現象,滿足人的需求。

這里所謂的“組織信息”,翻譯成技術語言就是“可編程”,也就是說一件事可以用編程解決,就意味著它也可以用軟件驅動。

安德森在10年前喊出的口號,在10年后的今天反而愈加被證明是正確的方向,因此不斷被人所提及,甚至成為了創投圈的“至理名言”。

那么當我們談論Web3與元宇宙的關系時,為什么要談論這一話題?

Web3是骨架,元宇宙是身軀

前面我們提到Web3本質還是互聯網的一個發展階段,而互聯網的邏輯大部分都是安德森所提出的軟件邏輯,當然網頁也可以歸類為廣義的軟件,所以衍生來說,互聯網的重要基礎就是代碼構成的、可編程的工具。

Web3所追求的更安全、更隱私和更便捷的理念最終會落到代碼層面,不管是用區塊鏈的方式,還是隱私計算的方式,本質都是讓原本需要人為控制或決策的流程變成代碼執行。

這是Web2到Web3的升級和演變,而區塊鏈只是讓代碼變得更安全和更符合“可編程”。

因此,Web3的產品更多是在信任層面來讓原本互聯網的產品變得更加安全可靠,這也是為什么Web3的軟件大部分和Web2時代的眾多軟件呈現方式大差不差,因為它沒有從“容貌”上改變什么。

但元宇宙不同,如果按照當下對元宇宙的定義來看,3D化是元宇宙的重要構成,先不說其他邏輯,就3D化一點,就已經脫離了當前互聯網的形態,尤其是體驗環節。

因此元宇宙給互聯網帶來的變化是形態和感知的改變,而不僅僅像Web3一樣從底層帶來“去信任”的邏輯。

所以,我們對Web3與元宇宙的關系描述來說,二者不應該是一種對抗,也不會是誰包容誰,更應該是融合發展的狀態。

從技術構成來說,前者是互聯網的新骨架(數據),后者是互聯網的新身軀(體驗),而兩者的融合或將是互聯網的下一代形態,只是從軟件的角度來說,它倆依然離不開安德森的投資定義,這也是為什么a16z同樣會下重注在元宇宙方向的原因。

不過,就目前Web3與元宇宙的發展來看,還遠不到二者融合的時刻,相反是各自獨立在生長,因此一部分人會覺得兩者似乎沒有太多交集,原因就在于此。

畢竟二者發展依然處于早期,遠談不上融合,只是Web3從產品發展來看已經領先元宇宙產品形態好幾年,這點我們從Gartner發布的2022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也可以看出。

那么,既然我們談到了二者會是融合發展的邏輯,那么最終當Web3與元宇宙融合之后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體驗?

下一代互聯網究竟會是什么樣?

當我們提到元宇宙未來形態時大部分人可能會用著名電影《頭號玩家》來描繪,雖然現在我們距離電影中的“綠洲”還相差甚遠,但看過電影的朋友或許會對其形態印象深刻。

而在元宇宙的描述中還有一部更為經典的電影,也就是《黑客帝國》,但不同點在于《黑客帝國》的形態比《頭號玩家》更為終極,直接跳過了身體控制,變為意識形態下的腦機融合,顯得愈加瘆人。

但在這兩部電影中,我們似乎都沒有看到Web3的影子,而原因就在于上文的描述,Web3的邏輯存在于元宇宙這個身軀之內,大部分人不會察覺。

就像現在使用互聯網一樣,或許不會有人再說我在用HTTP協議上網,但互聯網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當我們談論下一代互聯網究竟會是什么樣時,可能需要做個預設前提,究竟是10年后,還是20年后,畢竟未來依然充滿諸多不確定性,就像20年前我們談論Web2與移動互聯網一樣,我們并不知道在這之后還有Web3,還有元宇宙。

當然,在Web3與元宇宙之外,還有人工智能,這個同樣根植于互聯網發展中的重要技術,如今已經走入了我們的生產生活中,而這些綜合技術所組成的另一個詞語便是——數字化。

數字化的本質又是代碼和編程所構成的各種軟件,似乎10多年前a16z創始人所提出的“軟件正在吞噬世界”如今依然受用,甚至未來不會減弱只會加強,或許數字化不再只是一種戰略,而將成為企業發展的又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正如硅谷創業之父保羅·格雷厄姆在《黑客與畫家》中所言,“革新對于軟件行業實在是太重要了,而革新和異端實際上是同一件事。”

或許當下這個時代我們看到了很多莫名其妙、甚至不被大多數人所理解的創新,但誰知道未來會如何,我們能做的只能大步向前,畢竟沒人可以準確預知未來。

[聲明]:本文為元宇宙之心運營團隊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文章版權和最終解釋權歸元宇宙之心所有。

金色早8點

金色財經

去中心化金融社區

CertiK中文社區

虎嗅科技

區塊律動BlockBeats

念青

深潮TechFlow

Odaily星球日報

騰訊研究院

Tags:WEBWEB3元宇宙比特幣web3域名web3游戲有哪些元宇宙真正只有3家上市公司昆侖萬維比特幣今日價格今天

ADA
LOCK:BlockFi的興衰史_BLOC

來源 | coindesk編譯 | Dali@iNFTnews.com加密貨幣貸款公司BlockFi已經申請了破產保護.

1900/1/1 0:00:00
BLU:一文了解交易量超越OpenSea的新NFT市場Blur_blur幣最新消息

文:Russian Defi來源:0xilluminati11月27日,Blur的交易量超過了Opensea。最近創建了許多新的NFT市場,但直到現在才出現一個有占據主導地位意圖的市場.

1900/1/1 0:00:00
NBS:NFTFi 的抽象敘事:流動性難題、新角色的引入、風險置換_NFT

原文來源:Kylo,Zonff Partners投資經理從 BendDAO 的火爆將 NFTFi 的敘事引上正軌.

1900/1/1 0:00:00
MEV:數據模擬 合并后太坊節點們的收益有怎樣的變化?_ECD價格

原文標題:《Post-Merge MEV: Modelling Validator Returns》原文作者:pintail嘗試使用過去的數據來模擬合并后執行層費用對驗證者回報的影響.

1900/1/1 0:00:00
EMI:《傳奇4》火在幣圈 死在韓國_wemix幣最新官方新聞

11月24日,韓國DAXA(數字資產交易所聯合協商機構)宣布不再支持Wemade(娛美德)旗下數字貨幣WEMIX的交易.

1900/1/1 0:00:00
RPC:其實不只Infura會收集用戶數據 這些RPC提供商也會_ODE

原文作者:Leo 近日,以太坊基礎設施開發商 Consensys 更新了其隱私政策,聲明當用戶使用 Infura 作為默認 RPC 進行交易時,將收集他們的 IP 和 eth 地址.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