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價格 比特幣價格
Ctrl+D 比特幣價格
ads
首頁 > BNB > Info

數字資產:姚前:數字資產和數字金融_數字貨幣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尊敬的李行長、肖董事長、各位嘉賓: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想講的題目是“數字資產和數字金融”,個人以為數字資產和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最重要的兩個方面。數字資產的發展不僅可以有效擴展數字貨幣的應用場景,未來還可以為數字貨幣的發行奠定重要的基石,二者的協同發展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動力和重要標志。

說到數字經濟,不能不提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他指出,中國高度重視創新驅動發展,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動能。習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內涵豐富。如果說數字經濟是軀體,數字金融就是血脈,而數字資產則是核心。以資產數字化為特征的數字金融創新,是一個全新的體系,或將重構傳統金融運行方式、服務模式乃至整個生態。

好像現在“互聯網金融”的名頭不那么好了。金融科技的新形象是“互聯網”、“AI”、“移動”...新的概念則有直銷銀行、網絡銀行、開放銀行、智能投顧...等。實質上,若站在更高的維度來審視這些創新金融業務,可以發現它們依然沒有擺脫傳統金融業務的巢臼。“互聯網”的設計思路和產品形態著眼于渠道的拓寬,以帶來長尾客戶,數據分析能力的增強可開展精準營銷,或與特定的產業政策結合進行定向服務,亦可為監管提供支持……但這些都是“術”的層面,遠沒有到“道”的高度。

到底什么是數字金融,或者說新金融到底新在哪里?我認為,數字資產才是數字金融的核心命題。只有數字資產活了,數字金融才能滿盤皆活,因此資產數字化是數字金融的基礎。通過數字化,資產屬性變得多樣化了:可以是證券也可以是貨幣,可以是現貨也可以是期貨……這些名目,在傳統金融業務中是資產可以流通的“護身符”,唯有在這些屬性的界定下,資產才能流動起來;而在數字資產的新金融模式下,邊界模糊了。因為資產數字化打通了金融市場的“任督二脈”,任何資產形式上都變成了數字,都有了可分割性和流動性,都可標準化了,無須依賴傳統的外在力量來激活和賦能。在破除了對貨幣、證券、期貨等標簽的依賴之后,數字資產的流動將變得更加靈動和自主。近期美國證監會批準了BlockStack等多個項目,讓大家看到了這一點: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金融中介的參與,融資活動照樣可以開展,而且資產的數字化使融資成本可以更低,范圍可以更廣,效率可以更高……這開啟了金融體系的全新局面,以數字資產為核心的金融創新或將是數字金融的重要發展方向。

姚前:交易所丟幣有可能是“監守自盜”,IPFS等是將來重要發展方向:7月12日上午,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騰訊研究院聯合打造的 “明德為公,智達行果-2020公益數字經濟直播講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科技監管局局長,信息中心主任姚前進行了直播,談及“盜幣”時表示,“幣丟了,(很大程度)是你把私鑰托管給某一個數字資產交易所,數字資產交易所沒有保管好你的私鑰,(甚至)很可能是監守自盜出現的資產丟失,對外就說數據被攻破、被破產。”

談到IPFS時表示“金融科技實際上是算力突破某一個臨界點之后,數據和算法的一個融合。一些技術完全可以融合。區塊鏈鏈上數據非常寶貴,不可能存大量的數據。現在有人提出IPFS(分布式文件系統),怎么去和大數據分析結合起來,怎么通過區塊鏈來讓數據可信,怎么通過大數據分析來使得數據更具智慧,都是將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對于國內區塊鏈產業發展,姚前表示,區塊鏈應用在蓬勃發展,但代碼抄襲現象嚴重,很多單位就復制了一個開源的東西改了改參數,就當作自己的獨門秘籍來用,共識的方向、隱私保護的方向、安全的方向、跨鏈的技術,這些技術研究還是要深入,不能老抄人家東西。(吳說區塊鏈)[2020/7/12]

一、資產多屬性,融合創新

經濟學上有句名言:貨幣是罩在實物經濟上的一層面紗。套用這句話,我們可以說,任何的金融工具,如貨幣、證券等均是罩在底層資產上的一層面紗。以證券為例,它本身就是為了讓底層資產流動起來而人為創造的符號表征。股票是股東權益的證券化,債券是債權的證券化,電子黃金是黃金的證券化,抵押貸款證券是銀行信貸的證券化......證券的意義在于為資產創造了流動性,但有了資產數字化,傳統證券的涵義可能就會有新的變化。因為資產數字化后,天然就有了流動性,就無須證券這一層薄紗,也就沒有什么所謂的證券屬性認定了,相應的監管體制也隨之消解。ICO之所以爭議很大,除了被利用成為詐騙工具之外,就在于數字股權的公開發行、流通和交易,與傳統的股票概念、模式有所不同,使傳統的證券概念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整個金融體系和監管規則,出現了歧義。

面對新型的非常規數字資產,現在各國監管部門的反應,要么否定它的出現,要么像SEC一樣,試圖想把證券這一面紗,重新再蓋回新型數字資產上。SEC在2018年11月的公開聲明中,提了一個有趣的稱呼,叫DigitalAssetSecurity。某種意義上,Security似乎是多余的,而SEC在DigitalAsset后面加上Security的用意,更多的是為了表達它的政策立場。

聲音 | 姚前:基于DLT的新一代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潛力無限: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姚前于《中國金融》2019年第23期刊文稱:基于分布式賬本技術(DLT)的新一代金融市場基礎設施(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FMI)可以使金融服務變得更加開放、更有活力、更有韌性,同時也使金融監管更加精準。 在數字化技術的手段下,基于DLT的FMI不僅可行而且可控,監管也可以做到更加精準。因此,它是規范的。DLT賬本不易偽造,難以篡改,且可追溯,容易審計,所以它又是透明的。同時它打開了傳統分布式系統的圍墻,使金融服務變得更加自由開放,更有活力,而且它還基于可信技術,容錯性強,更有韌性。 綜上所述,基于DLT的新型FMI是符合“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五大標準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潛力無限,前景可期。[2019/11/27]

數字資產與證券的差別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現在通用的電子票據,很多人把它定義成數字資產,其實不然。從根本上來說,傳統電子票據只是紙質票據的一種數字化表達形式,還不能稱作數字資產,它應該稱為證券。因為,其記錄的只是作為流通工具的部分信息,并沒有記錄顯示合同、物流、發票、稅務、保理等底層與真實貿易背景相關的信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資產應該是原生的、包含全量信息的、以數字形式展現和流轉的資產。數字化后的訂貨合同、物流單據、發票、保理合同等資產,才是真正的數字資產。這些數字資產就像證券一樣,可流通可交易,但它們難以按傳統意義上的證券劃分標準,被歸類為哪一種證券。就像數字貨幣的出現模糊了M0、M1、M2等貨幣層次一樣,數字資產模糊了證券屬性。或者說,它們的屬性內涵更豐富了,既可以在銀行間市場備案成為可交易產品,也可在證券市場登記成為可交易的證券產品,甚至可以在厘清法律關系的基礎上作為支付工具使用。這樣的數字資產屬性是模糊多樣的,反過來說,這恰是它的特別之處:可以當證券,也可以當準貨幣……各種屬性深度融合,益于創新。

二、資產數字化,科技驅動

資產數字化離不開金融科技的運用,圖靈獎獲得者,Pascal之父——NicklausWirth曾提出一個著名公式:“程序=算法數據結構”。這個公式深刻地揭示了程序的本質特征,如果將其擴展至更為廣泛的業務流程,該公式完全可以修正為“金融科技=算法數據”。常說的監管科技、大數據征信、智能投顧、數字貨幣等,實質上均是算力突破奇點后“算法數據”的體現,只是側重點各有不同而已。因此有人對算法推崇備至,認為構建算法模仿,超越并最終取代人類,是21世紀最重要的能力,未來屬于算法和其創造者。

聲音 | 姚前:解決跨境支付結算難點 傳統路徑優化和區塊鏈技術新探索都值得關注:據財新網11月24日消息,11月23日下午,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姚前在廣州國際金融論壇第16屆全球年會上表示,解決跨境支付和結算難點,沿著傳統路徑繼續演進優化,以及通過區塊鏈等技術就跨境支付進行全新探索,這兩個發展方向都值得關注。[2019/11/24]

資產數字化正是算法與數據綜合應用的典范,通過技術手段保障原生數據的可信是資產數字化的根本要求,數字資產的流通環節也需要各種技術的支撐以保證其安全、高效、協同、可控等。

傳統金融業務都是圍繞著商業銀行的帳戶開展,在數字金融時代,由公私鑰體系升級了商業銀行的賬戶體系,這在金融史上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變化,它相當于在傳統金融體系之外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領域,支撐它安全運行的是一整套復雜的可信技術和密碼學方案。數字資產產生、流通、確權都依靠全新的價值交換技術,資產的數字形態既可是一串二進制的加密信息,也可是以中心化或分布式賬本的形式來表達,未來還可以是以量子比特的形式存儲的量子信息。在價值轉移方面,既可采用Token模式,也可采用Account模式,各種模式可相互轉化。

這里著重談談區塊鏈技術。互聯網發展至今,已初步完成其階段性使命:連接人和信息。當下即便是個人直播這樣的高消耗、低效用場景也能獲得充分支撐,足以說明互聯網能量之巨大。但因電子數據易刪、易改、易復制等特性,現有網絡安全技術難以保障互聯網上高價值數據的高效安全、廣泛有序流轉,因此互聯網上的價值交換依然依賴于金融專網完成最終的價值轉移。此外,因為數據產權的原因,數據仍以國家或者機構為界,形成孤島,數據之間難以形成協同效應。

作為信任機器,區塊鏈技術創造了一種新的范式,連接金融服務所涉及的各參與方,能夠打破數據孤島,提高數據安全性,降低交易成本,增強風險控制能力,這也是區塊鏈技術備受關注的原因所在。可以說區塊鏈承載了太多的理想,獲得了資本和產業的熱捧。種種溢美之詞,掩蓋了該技術在比特幣、以太坊之外少有重大應用的尷尬。在這樣的氛圍下,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更應該沉靜下來,認真分析并探索改進區塊鏈技術的不足之處,比如如何滿足高并發量的場景需求,如何與其他非區塊鏈系統交互,如何解決區塊鏈上的數據隱私問題,如何將智能合約與現行法規相結合,如何設計適合區塊鏈的治理機制和標準……等等。

央行姚前:賬本技術現代化是公司治理乃至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今日在清華金融論壇發表題為《分布式賬本與傳統賬本的異同及其現實意義 | 央行與貨幣》的文章。文章總結如下:賬本技術現代化是公司治理乃至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DLT有其獨特的優勢,有望發揮重要作用,當然它也存在不足,比如擴展性尚不能滿足要求,數據隱私和訪問控制有待改進,如何與現有會計核算體系相融合,如何更好地將其應用于各類賬本編制,需要進一步試錯和探索。顯然,高階的DLT賬本編制是建立在低階應用已然成熟的基礎上的,比如,若企業層面的賬本廣泛應用DLT,行業層面和國家層面的DLT賬本編制自然就順理成章了,因此應注意發揮技術應用的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從而最大限度地釋放出DLT賬本的正能量。[2018/6/6]

中國是互聯網大國,當然也是數據大國,但這更多的是就數量而不是質量來說的。怎樣在數量優勢上提升品質,把數據資源轉化為價值資產,從中產生信用并為實體經濟服務,最終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無疑是我國金融科技領域的難題和挑戰。

而這恰恰是資產數字化的關鍵所在。

在《資本的秘密》中,赫爾南多?德?索托曾這樣描繪資本的創造過程:“正規的所有權制度提供了使我們可以把資產體現為活躍的資本所需的過程、形式和法律……把資產加工成資本所采用的方法是,仔細描述資產在經濟和社會中最有利用價值的方面,使它們在記錄系統中得到確認,然后極富成效地對其進行組織,并收錄在所有權憑證中。”

區塊鏈作為一項可信技術,由多方認可,多方背書,是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的技術雛形,可以為現有金融機構未能觸及的底層實體“加持”信用,增進相互協作,降低交易成本,這對于信用和貸款資源一直不能很好滲透到的中小企業及邊緣群體而言,有可能創造一個全新局面,而這對于國家的經濟發展和金融監管,意義非同一般。

三、資產自金融,普惠共享

數字資產的生產與流通,和現有的金融體系存在極大的區別。資產數字化的更深層次的涵義是,數據信息是原生的,可以被穿透和追溯,可以被自證與他證,從而引申出了自金融的概念。自金融的典型特征有三個:一是用戶自主掌控數字身份;二是用戶自主掌控數字資產,承擔交易責任;三是用戶之間點對點交易,可以獨立于第三方中介機構。

姚前:區塊鏈的四個優勢值得重視:在清華大學區塊鏈應用與投資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發表演講,他指出:對于區塊鏈的應用,中國人民銀行的數字貨幣研究所一直在進行研究和跟蹤。我們認為區塊鏈的四個優勢值得重視:1、數據防篡改、可溯源的安全性;2、異地多核系統,某一個節點受到攻擊也不會對總系統產生擾動;3、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強制履約機制;4、多方合作機制更加透明,而無需向第三方讓渡權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這一應用也有顯著的短板,主要體現在吞吐量和存儲帶寬之間的矛盾,以及數據隱私缺乏法律控制,難以對應到現實世界的具體各人,導致目前無法承載更多現實業務。[2018/4/26]

數字金融既可自律,也可他律,是構建在底層信息充分披露基礎上的高度個人隱私保護的金融科技體系。用戶在生產數據的同時,也在創造數字資產,為創新性的數字金融服務增添各種要素。

以中小企業資產證券化為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由來已久,備受關注,在實際業務開展過程中,一直面臨著參與主體眾多、信息來源分散、底層資產信息龐雜、難以穿透等難題,導致中小企業無法真正利用資產證券化工具盤活資產,有效獲得金融支持。如何才能讓中小企業獲得平等的信息話語權和自主融資的能力?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是利用分布式賬本與分布式文件系統技術,將底層資產的全量原生信息同步上鏈,利用公私鑰技術實現權利人持有并轉移資產,通過核心企業的信息服務商接入,持續有效地披露底層真實貿易背景,從而形成數字資產。數字資產賦予傳統資產高度自主流動性,極大地提高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效率和真實性,為投資人建立了一個動態、完整、真實、可信的信息披露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底層資產多層級流轉的信息穿透問題,讓中小企業獲得對等話語權,無需再依賴核心企業信用,獨立開展融資活動,同時金融機構可以不依賴核心企業,直接通過可信的DLT賬本,獲取融資所需的中小企業底層資產信息。

這就是資產數字化以及自金融新模式的實踐價值和意義,它讓傳統金融中的弱勢群體不再弱勢,不再融資難、融資貴,金融將變得更加貼近實體,更加普惠共享,同時在現代科技的支持下,其安全性與監管的便利性,同傳統金融資產相比,亦不可同日而語,可以靈活地彌補現有金融服務的空白地帶。

四、金融一體化,自由開放

數字金融的發展將模糊場內與場外之間的邊界。某種意義上,目前導致市場出現場內、場外分層的主因之一,是技術可信程度不到位。傳統技術無法很好解決金融交易的信任問題,因此許多交易需要在有組織的場內市場開展,國家認可的法理保障解決了可信問題。隨著區塊鏈等現代數字金融科技的發展,技術可信成為了法律增信的補充手段。通過可信技術的賦能,原來分處“兩張皮”的數據與價值,真正聚合成物理與邏輯一體的數字資產。數字是價值,價值是數字,數字的流轉就是價值的流轉。任何資產均可利用可信技術開展數字化,流轉盤活起來,而不完全依賴法律增信,此時,什么是場內,什么是場外,也就不再“涇渭分明”。

數字金融或將重構金融運行方式、服務模式乃至整個生態系統。它簡潔明快,超越時空和物理界限,打破國域疆界,自由而開放,尊重市場參與者的自主和自愿。在科技驅動下,它不用依賴傳統的金融中介作用,即可讓資產在保留原生全量信息的條件下流通起來。原先在場外大規模“沉寂”的非標準化資產,如倉單、知識產權、合同等各類資產,將煥發出全新的金融“生命力”,低成本、高效率流轉起來,經濟前景和意義不可估量。更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是,資產數字化將催生金融的零售革命,就像互聯網的出現催生了阿里等零售巨頭一樣,零售金融市場的覺醒將會帶來更具深遠影響的金融變革。

五、貨幣新形態,自主掌控

數字資產呼喚數字貨幣!對此,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均在發力。

虛擬貨幣正在矯正缺乏價值支撐這一根本性缺陷。從比特幣的缺乏基礎資產支撐,到各類穩定代幣的探索,或基于法幣抵押,或基于算法,再到監管部門的介入,基于法幣抵押的穩定代幣因對法幣的價值錨定得到增信,再到近期JPMCoin、FacebookLibra的出現,虛擬貨幣價值不穩定和不合規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表面上,虛擬貨幣的價值在錨定央行貨幣,其實是在“去虛擬化”。因此,加密貨幣與虛擬貨幣的概念需要重新審視,加密貨幣不再一定就是虛擬貨幣,要把臟水潑掉,把孩子抱起。某種意義上,區分加密貨幣與虛擬貨幣,意義重大。

加密貨幣已經有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只是在貨幣層次上,它不一定是數字M0,也有可能是比銀行存款貨幣更高層次的貨幣:Mn。與數字M0相比,M1、M2...Mn等高層次貨幣的數字化或更具有想象空間。

中央銀行一向被認為不適合承擔數字貨幣供給這一角色。除了狹義銀行化的顧慮,主要擔憂是當數字貨幣向C端發行流通時,中央銀行可能會面臨極大的服務壓力和成本。這是各國在研發法定數字貨幣過程中所面臨的難題之一。目前各國開展的央行數字貨幣試驗,比如加拿大央行Jasper項目、新加坡金管局Ubin項目、歐洲中央銀行和日本中央銀行Stella項目等,正在試驗加密貨幣技術,但還停留在B端應用場景。

按照IMF經濟學家TobiasAdrian和TommasoMancini-Griffoli等人的觀點,100%備付準備金存繳央行后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相當于以中央銀行負債進行交易,本質上就是央行數字貨幣。若此,則中國早就是全球首個實現法幣數字化的泱泱大國,當然這還只是1.0版本。需要注意的是,Facebook的Libra白皮書提出的100%資產儲備和大家說的100%備付準備金,并非一個概念,前者將資金交由第三方托管,后者則是將所有資金存繳中央銀行。

技術上,100%準備金存繳意味著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收回、銷毀等全生命周期均要依附于傳統賬戶體系,尤其是跨機構央行數字貨幣的流通,除了央行數字貨幣賬本更新外,還要處理相應準備金賬戶間的清結算,這不僅增大中央銀行中心系統的壓力和復雜性,而且難以實現“賬戶松耦合”的要求,自金融創新不容易展開,跨境支付的想象空間亦大打折扣。相比較,央行加密貨幣可以讓客戶真正自主管理自己的貨幣,而不是托付給第三方,賦予客戶自主掌控的能力,也可以越過Swift,開辟跨境支付的全新戰場,目前看,應是最熱的前沿焦點。

英格蘭銀行行長卡尼認為類似Libra的數字貨幣將是全球儲備貨幣的更好選擇。我的理解是數字貨幣不僅僅只是法幣的數字化,就像數字資產不僅僅是資產數字化那么簡單,未來的數字貨幣需要修補現有貨幣體系的弊端,超越美元,升級換代。

六、應對新思路,監管科技

上述數字資產的種種特性,無論是屬性多樣,融合創新,還是科技驅動,自由開放,均對金融監管提出了全新的命題和挑戰。傳統上以牌照管理為關鍵、以金融機構為抓手、以開立在金融機構的賬戶為核心的監管范式,需要重新審視。

一是機構準入的牌照管理,應轉變為用戶準入的權限管理。在自金融模式下,用戶入場須經過相關認證機構的身份認證和核驗,業務過程須與身份認證隔離,并采用密碼學原語與方案來實現交易身份及內容隱私保護,管理部門則有權開展穿透式監管。在此基礎上,各國監管部門根據客戶的數字身份歸集本國居民,劃定數字司法轄區。在數字司法轄區內,各國監管部門根據KYC、AML/ATF及其他金融監管政策,對本國居民節點設置各類業務參與權限。本國居民與非本國居民的金融業務和資金往來,由各國監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資本賬戶開放和跨國金融監管政策進行規制。這樣的設計既保障了自金融業務的自由開放,同時又充分滿足了各國監管要求。以Facebook受監管的金融子公司Calibra為例,其首個產品就是Libra數字錢包,Facebook通過Calibra錢包將社交用戶的身份信息與Libra用戶的區塊鏈地址進行連接,錢包代替了持牌金融機構成為自金融環境下被監管的主體,這樣可以按照司法轄區的具體要求落實監管策略,兼顧了用戶隱私保護與監管合規的要求。

二是業務核準,應增加智能合約審核。在自金融模式下,傳統的金融業務將被邏輯編碼為透明可信、自動執行、強制履約的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承載著各種金融業務,甚至一個智能合約就代表一個金融業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管住智能合約,就管住了未來的自金融業務。在安全高效的用戶身份認證及權限管理的基礎之上,應要求智能合約在上鏈之前必須經過相關部門的驗證,判斷程序是否能按照監管部門的政策預期運行,必要時監管部門可阻止不合規的智能合約上鏈或者關閉本國居民執行該智能合約的權限,同時還可建立允許代碼暫停或終止執行的監管干預機制。此外,智能合約的參數設置也是一種監管手段,就像利用法定準備金率、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來防控銀行風險一樣,監管部門亦可通過調整或干預智能合約參數,來管控自金融業務規模和風險。

以監管科技應對金融科技是合乎趨勢的應對之道。面對新型數字資產,各國監管部門“五味雜陳”,一方面認可它的創新意義,另一方面卻又擔心不可控。實質上,在數字化技術的手段下,數字資產不僅可控,而且監管可以做到更加精準。某種意義上,與其擔心未來不可控,不如警惕可能管得太死控制更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以資產數字化為特征的數字金融將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通過現代科技的創新應用,可以在更高水平上盤活存量資產,激活各領域邊緣資產,從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前景廣闊。

我的演講就到這兒,謝謝大家!

Tags:數字資產區塊鏈數字貨幣數字金融數字資產有哪些類型我朋友做區塊鏈被捉了怎么辦數字貨幣交易違法嗎數字金融詐騙往往是有組織的成規模的

BNB
比特幣:存款收費、負利率時代與比特幣_RAKE

前些天看到這么一個新聞:瑞銀宣布,計劃從11月開始對存款超過50萬歐元的賬戶按年化0.6%的標準收費,比歐洲央行負0.4%的存款利率低20個基點.

1900/1/1 0:00:00
ETH:2019年9月指數ETF成分公告_比特幣最新消息今天價格

2019年9月幣安指數ETF成分:資產?數量?ADA???????????0.25571446ADX?0.00072424AE?0.00229824AION?0.00113738AMB?0.

1900/1/1 0:00:00
EOS:關于ETH錢包升級公告_EOSKINGDOM

尊敬的幣團用戶: 幣團將于2019年9月16日14:00進行ETH錢包升級,ETH及其系列代幣將在2019年9月16日13:30關閉充提.

1900/1/1 0:00:00
GATE:Gate.io GMAT凈買入百強賽,爭分400萬GMAT公告_HTT

Gate.ioGMAT凈買入百強賽,百位名額,400萬GMAT等你來分!一、活動時間:北京時間2019年9月16日12:00-2019年9月23日12:00二、活動規則:按凈買入量比例分享400.

1900/1/1 0:00:00
區塊鏈: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共識算法?_POWERDOG

“我們之所以需要區塊鏈,是因為對于中心化系統最大的擔憂不是作惡代價的大小,而恰恰是作惡成本無法估計、無法量化。作惡的回報并不限于系統內,還可以在系統外.

1900/1/1 0:00:00
BTC:干貨丨如何“用正確的姿勢”防御爆倉風險?_KEX

隨著數字貨幣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虛擬合約憑借其高杠桿和可做空的特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進行合約交易。然而,大部分用戶對合約產品的理解和認知程度不足.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