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價格 比特幣價格
Ctrl+D 比特幣價格
ads
首頁 > BNB > Info

以太坊:以太坊誕生之初的“中國故事”_ALI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以下內容為香港 Web3 嘉年華速記

Jerry Liu,水滴資本聯合創始人

杜宇,萬向區塊鏈實驗室負責人

Roland Sub,分布式資本總法律顧問

Ross Zhang(主持人):非常感謝大家來到今天早上以太坊專場,我知道最近周邊的活動很多,今天邀請各位以太坊最早期 OG 跟大家分享一些以太坊最早期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讓大家了解以太坊的發展。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 Ross,是 SNZ 管理合伙人。SNZ 是最早在 2014、2015 年的時候投資和支持了以太坊,舉辦了很多以太坊早期社區活動。作為 VC Fund,一直非常支持以太坊生態發展,我們也是 Arbitrum 早期的投資人和支持者。有請各位嘉賓進行自我介紹。

Jerry Liu:大家好!我是 Jerry,但是在圈子里大家更習慣叫我“巨蟹”,我是水滴資本的創始合伙人,也曾經比較早期地參加過一些 Crypto 方面的項目。

杜宇:大家好!我是萬向實驗室的杜宇,也是這次活動的主辦方,感謝大家在歷經很長的一周后還在星期六的早上來到這兒,參與我們的活動。

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算是亞洲、中國最早的以太坊支持者,從 2014 年開始研究區塊鏈,2015 年正式設立區塊鏈實驗室,在亞洲 promote 區塊鏈、Web3 行業的發展,同時也是最早以太坊生態支持者。

Ben He:大家好!我是 Ben He,imToken 創始人,我自己本人 2014 年看到以太坊白皮書,一頭就扎進了區塊鏈生態。當時蠻幸運的。

2015 年參加了萬向實驗室在上海德勤大樓舉辦的黑客松,誕生了 imToken 錢包。一開始 imToken 就扎根在以太坊生態,算是在亞洲這邊第一個做亞太以太坊移動端友好的錢包。到現在發展了第 7 年,算是發展的還不錯,1500 萬用戶,是分布式的團隊。

大家會看到,今天我們在提 Web3,起源還是來自于像以太坊、以太坊白皮書作者 Gavin Wood 很早期就寫了關于 Web3 的相應研究文章,很開心來到這里跟大家進行分享交流,聊聊過去以太坊的發展歷史以及未來以太坊的發展方向。

Roland Sub:大家好!我是 Roland,是分布式資本的總法律顧問。分布式資本是在 2015 年由 Vitalik、萬向肖風總和沈波三位一起成立的,也是亞太地區最早的區塊鏈投資機構,也是以太坊最早的投資機構。這么多年見證了以太坊發展的歷史,很高興有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們的經歷,謝謝!

Ross Zhang(主持人):非常感謝各位的自我介紹。這次圓桌相當于是以太坊最早期的老朋友聚會,以太坊最早期發生了非常多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先有請巨蟹哥跟大家進行介紹,為什么先有請他呢?因為巨蟹哥參與翻譯了《以太坊白皮書》,以太坊中文名字也是巨蟹哥的奇思妙想。

Jerry Liu:時間要追溯到 2015 年的上半年,那時候區塊鏈比較非常早期,關注這個領域的人也非常少。但在上海有一些小伙伴在領域內經常進行討論,組織聚會,談論這方面的事情。也會經常在早期的媒體上,比如說巴比特等媒體寫文章。

那時候,圈內項目非常少,我記得當時交易所里基本上就是比特幣、萊特幣、BTS 等項目。當時我在 BitShares 項目投入得比較深,沈波老師也非常關注這個。

Vitalik Buterin:在以太坊上重新質押時需謹慎:金色財經報道,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表達了對以太坊共識機制超出其原始設計的過度復雜化的擔憂,特別是在重簽方面,重簽是Eigen Layer等公司正在開發的一種機制,它擴大了以太坊驗證者的責任,包括確保外部鏈的安全。他擔心,重新鎖定可能會引入影響網絡安全的風險。Vitalik Buterin表示,在以太坊上重新質押時需謹慎。[2023/5/22 15:18:50]

2015 年 2 月份的某一天,沈波老師找到我說你能不能翻譯一本 Ethereum 白皮書,可能我當時經常在巴比特上發表一些文章,他覺得我的文筆還可以,就找到我做這件事情。

那時候和 Roland 也有一個機構“比特創業營”,包括當時達鴻飛都在組織里,以及 SNZ 當時的創始人咕嚕都在組織里,所以我找到咕嚕跟他一起翻譯白皮書,后來就做了這件事情。

關于以太坊的中文名字也是后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當時也沒有想那么多為什么翻譯成這個名字呢?因為“ETHER”翻譯成以太沒問題,但“EUM”翻譯成什么呢?詞根的含義本來就是工廠的含義,我想 Vitalik 命名為 Ethereum 應該就是可以做智能合約工廠,做很多大家定制的事情。

當時我想總不能翻譯成“以太工廠”吧。找什么字呢?“坊”這個字在中文里的意思就是工廠、作坊的含義,應該比較貼合 Ethereum 本來的含義,所以最后定下來了以太坊這個名字。這是當初最初的基本故事。

那時候行業發展早期,Ethereum 項目剛出來的時候也沒有那么多人關注。當時比特營小組還有另外一個成員,他來自加拿大,和 Vitalik 有某些淵源,他把 Vitalik 請到了中國進行交流,當時去了杭州、深圳、上海做各種各樣活動。但當時反響不是特別熱烈,記得在杭州咖啡館里進行分享的時候,聽眾主要的反應是聽不太懂,不知道具體在講什么。Vitalik 在杭州、深圳逛了一圈之后,他的感想是好像中國除了交易所和挖礦沒有什么特別有趣的東西。

當時大致的情況就是這樣,也請其他嘉賓分享他們經歷的早期故事,一會兒再分享更多內容。

Ross Zhang(主持人):非常感謝巨蟹,接下來有請杜宇。

杜宇:其實我進區塊鏈行業也是從讀《以太坊白皮書》開始,先偷懶讀了巨蟹翻譯的中文版,中文版讀完以后再讀英文版。

2014、2015、2016 年我有一個個人的觀點,以太坊是真正把區塊鏈帶進了主流。以前大家講的都還是比特幣,覺得比特幣只是一些簡單的金融應用,做支付,當黃金一樣用。而真正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讓更多人看到了區塊鏈技術、DLT 技術真正的效果。

我一直覺得,如果沒有以太坊,就沒有今天的 Web3 區塊鏈生態。2014 年的時候我們把 Vitalik 請到在海南辦的財經論壇上進行研究。萬向實驗室在這個角度做的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情,我們是亞洲第一個甚至全球最早的把以太坊帶進主流機構的。

一方面,我們是第一個作為大公司來支持以太坊基金會的公司,2015 年的時候支持了以太坊 50 萬美金,當時是以太坊處于最困難的時候,有一家中國傳統公司愿意支持以太坊也是給整個社區帶來了更多信心。

前1000以太坊巨鯨過去一周加倉前10 Token排名,FTT躍升至第二:3月4日消息,據whalestats數據顯示,前 1000 以太坊巨鯨地址在過去一周增持的前 10 Token 中,FTT 躍升至第二。除 ETH 和 Stablecoin 外,排名第六到第十位的分別為 MATIC、BEST、OKB、MANA 和 CHSB。[2022/3/4 13:37:01]

另一方面,因為我們看到了以太坊未來帶來的各種各樣可能性,所以帶著 Vitalik 在亞洲見各種各樣的金融機構、不同政府部門,讓大家更好地知道區塊鏈是什么,區塊鏈和比特幣不一樣,那時候大家提到區塊鏈第一想到的是比特幣,想到比特幣更多想到的負面信息,希望通過以太坊新架構讓大家更加看到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技術所帶來的未來應用場景。

回想所有的事情,做了很多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在那個時間點最最重要的事情除了社區的人知道以太坊、支持以太坊以外,我們把以太坊帶進了主流,帶進了監管視角。

大家回過頭來看,哪怕中國大陸對于區塊鏈和 Crypto 監管最嚴的地方,所有人,不管是從監管還是到金融機構還是到企業,過去這么多年,大家對以太坊永遠都持非常正面的態度,這也是當時和在座大家一起做出努力最重要的成果。

Ben He:分享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回憶,相信在座也有 imToken 的用戶,imToken 是 2016 年 11 月 11 日提交了 IOS 第一個 BETA 版本,相信相關用戶也在觀眾席里。

剛才聊到白皮書,在看到以太坊之前,我本身在 IT 行業做技術,做產品,非常早期也看了比特幣,并嘗試用比特幣客戶端領取水管比特幣,嘗試體驗。但當下對數字貨幣的點存在非常多的不理解、質疑,沒有深度參與進來。

直到 2014 年看到以太坊的白皮書,提到通過區塊鏈技術在智能合約之上,可以打造出來各種各樣去中心化的應用,像 DAPP,在那當下被這樣的蓄勢所打動。

回頭看,白皮書上提到的去中心化應用大多數都已經兌現了,像 Token 類,不管是 1CO 發 Token,還是各個項目方通過 Token 做募資和空投,Token 是很重要的應用,在 2017 年早期 1CO 大爆發的時候已經被驗證了。

2018、2019 年不斷深化應用,DeFi 去中心化應用,現在 DeFi 特別火,得到充分驗證的用例。還包括去中心化市場、去中心化存儲。前面知縣提到智能合約錢包、AA 賬戶,在白皮書里都做了愿景的描述。

回頭看白皮書給到的啟示,在未來的愿景描述,在當下一一都兌現了。imToken 在 2016 年設計了產品,當時設計產品的思路也是朝著這樣愿景的兌現實現的。

在早期創業階段,朝著以太坊白皮書所描繪的場景,希望通過技術整合產品,將用戶需求發揮出來。

回過頭來看這些事情一一都在發生,而且以太坊平臺的潛力無限,今天也看到那么多創業者涌入進來。政策、資本對這個土壤的孵化,非常有信心地看到整個區塊鏈生態的大爆發。

Ross Zhang(主持人):特別提一下 imToken 是我用的第一個手機端錢包,我也是 imToken 最早期的產品,看著產品一路過來,非常感慨。接下來有請 Roland。

以太坊上BTC錨定幣總發行量為14.88萬枚:DeBank數據顯示,12月30日,BTC錨定幣總發行量為14.88萬枚。其中WBTC發行量為11.0773萬枚,占比為74.44%。緊隨其后的是renBTC以及HBTC,發行量分別為17905枚和13048枚。[2021/1/18 16:24:19]

Roland Sub:說一下過去的有趣故事,以太坊最早是沈波帶進中國,當時 2014 年的時候沈波跟我說以太坊,我還沒理解以太坊項目到底是做什么的,因為概念實在太新了。

2015 年上半年 2、3 月份的沈波帶著 Vitalik 找到肖風總,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很巧合。當時為什么帶 Vitalik 去見肖總?當時雖然還沒有以太坊,但是 2015 年早期肖總已經發表了關于區塊鏈非常高深的見解,在當時很難想象,肖總是傳統金融背景出身的人,不是搞技術的專家,最早是搞比特幣投資,以前是搞證券的,是博時基金的創始人。

當時沈波看了肖總的一篇文章以后覺得非常 imprsesive,立刻帶 Vitalik 找各種機會見肖總。他們第一次見肖總在機場里,那次三個人在機場第一次見面就聊的非常投機,后來就開始深入接觸。包括 2015 年做了至少兩件比較重要的事,一件是杜宇剛提到的萬向實驗室投了以太坊 50 萬美元,解決了以太坊的重要資金問題,解了燃眉之急。合同是我起草的。

另外三個人組織成立了分布式資本 Fenbushi Venture Capital,三位都是創始合伙人。因為國際原因,肖總主要在境內,沈波跟 Vitalik 主要在境外,業務地域不太一樣,但基本是用同樣的品牌。

2015 年隨之而來的是萬向在國內搞了第一次中國區塊鏈大會,到現在應該是第 8 年了,非常不容易。從那時開始,區塊鏈在中國進入了主流世界。

回想以太坊本身,這個項目在 2015 年的時候世界上也沒有多少人能夠理解,2015 年沈波總還是 BitShares 的 CEO,巨蟹是 BitShares 中國研究最深的人。

當時我們內部一直在討論這兩個項目,BitShares 和 Ethereum 兩個項目,這兩個項目都有革命意義。但從當時的視角來看覺得兩者的對比有點奇怪,BitShares 底層是把區塊鏈和應用捆綁在一起,BitShares 機構里已經架設了原來自帶的一系列應用,這些應用現在來看還是非常創新的,創建了最早的去中心化、穩定幣、Oracle 模型,非常革命性。

但所有的 APP 都是創始人自己開發的,而且是在 Blockchain 上的,他的 Blockchain 嚴格來說不是非常開放的平臺,而是專門為自己的APP服務的,導致上面的 DAPP 和自己的 Blockchain 是緊密捆綁在一起,而且屬于排他的關系。這是相對傳統的模式。

以太坊完全是反過來的,以太坊本身沒有任何應用,以太坊基金會 Ethereum foundation 本身不開發任何應用,就提供基礎設施。我自己把自己定位成智能合約平臺,所有 DAPP 都是第三方開發部署的,沒有任何 permissoin,類似于安卓,Google 開發了安卓開放式的操作系統,但 Google 本身自己不開發任何 APP,而是讓所有的第三方來開發,非常革命性。

動態 | Blockchains LL將建立基于以太坊的智慧城市:據ethnews報道,Blockchains LLC首席執行官杰Jeffrey Berns今天在Devcon大會上宣布,該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在美國內華達州北部購買的6萬多英畝的土地將被用于建造一個建立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的智慧城市。Berns計劃讓這個城市擁有一個運作良好的社區的所有服務。這座城市將開發人工智能,納米技術和3D打印,所有這些技術都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2018/11/2]

從當時的角度來說,BitShares 走的步子會更快一點,因為 Blockchain 推出的第一天,BitShares 上的 DAPP 已經部署起來了,而且已經能用了。2015 年跟 Bob 總也討論過這個問題,因為他一直想去中心化交易所。2015 年的時候 BitShares 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已經開始用了,我記得 BitShares2.0 的時候 TPS 效率也不低了,基本可以用了,1.0 的時候可能還慢一點。但是 2015 年的時候以太坊連基礎平臺都不算特別完善,更不要說上面有各種 DAPP。

記得當時沈波總問 Vitalik,什么時候才能有高 TPS 的平臺開發 DAPP?讓他可以開發一個 DEXs。Vitalik 回答說可能要幾年時間,需要我分片完成。因為當時主要考慮的解決方案是做分片 sharding,但狀態分片是很浩大的過程,2015 年 Vitalik 說要 4、5 年時間。但沈波總說實在等不起時間,現在就運營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

雖然后來以太坊選擇的解決方案不是分片的,靠的是 Rollup,因為 Vitalik 中間改過好幾次,后來還是覺得 Rollup 是比較好的方案。在 Rollup 還沒起來的時候 DEXs 技術已經開始了,以 DEXs 為代表的 DeFi 已經興起,時間差不多是 2019 年的時間,時間上正好匹配了當時的觀念。

簡單說這些。

Ross Zhang(主持人):剛才各位分享的是亞洲的故事,我從世界另外一邊,從以太坊的發源地加拿大簡短跟大家分享一下。

大家知道,Vitalik 是加拿大人,以太坊發源于加拿大多倫多,2015 年我關注到有人開始討論這個,我是學計算機的,對技術相對來說比較敏感。但當時我已經在加拿大養老基金開始做投資方面的事情。經驗非常特殊,給了我兩種不同視角。

當時聽的不是特別懂,覺得從技術上來看這個事情還是特別早期,無論是開發還是運行,都特別慢,大家覺得這個事兒到底能不能成?

我當時在加拿大養老基金,我覺得這件事還是非常 make sense 的,因為我能看到對金融世界的改變,尤其在提升資金效率、信任狀態當中有改變。于是我在加拿大養老基金內部成立了區塊鏈研究小組,剛開始有 10 個人,等我離開的時候差不多有 100 人的規模。那時候邀請了 Vitalik、Joseph Lubin 來我們那邊講到底什么是智能合約,有什么用,到底什么是以太坊,以太坊上會有哪些項目。我們是比較早關注到以太坊事情的,在以太坊發源地加拿大跟大家分享比較早期的故事。

大家知道,以太坊在北京時間 4 月 13 日的早上完成了以太坊上海升級。在以太坊發展過程中,大家覺得有哪些比較重要的里程碑,尤其是上海升級后怎么看以太坊發展?

動態 | 以太坊總量已達1.01億 通脹程度惡化:據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以太坊總量已經超過了1.01億,以太坊瀏覽器數據顯示,以太坊的區塊高度達到620萬。此前V神提議給以太坊設置上限至1.2億左右,以太坊通脹程度惡化。[2018/8/24]

Jerry Liu:談到以太坊發展中的里程碑,具體的時間我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是我能記住大概有幾個關鍵節點。

第二個節點,1CO 熱潮,大家發現可以在以太坊上發資產,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募資,當時出現了非常多項目。當然其中有很多是投機主義的,是泡沫,但也確實留下來很多真正長期主義在搞行業內創新的項目。

第三個節點,NFT 早期實踐,包括大家比較熟悉的“加密貓”項目,讓大家看到了資產的另外一種可能。在這之前,大家經常交易的,經常定制的都是一些同質化資產,加密貓資產讓大家看到了非同質化資產的可能,為人類金融打開了更大的一扇窗口。

道路還在繼續延續下去,相信繼續往前還有更多金融方面的商業模式被發現,被持續下來,給人類金融實踐帶來更多可能。

第五個節點,Merge,Merge 已經被無數次推遲了,在上次成功進行的時候我也沒想到是這么平滑,如此平滑如此順利地完成了,應該說對于很多以太坊粉絲來說,心里的一塊石頭真的落了地,大家可以把過去的擔心都忘掉,更遠地看到前方的東西。

這次上海升級最大的意義是讓流動性變得更好,甚至可以說新開創了 LSD 的賽道,使得以太坊 Staking 抵押方面的業務可以成長為和比特幣挖礦行業相媲美的賽道,這是我的基本看法。

Ross Zhang(主持人):謝謝巨蟹,剛才有一點特別有感受,早期都沒有想到以太坊從最早期比較原始、比較簡陋、運行速度比較慢,但按照路線圖一步一步預定里程碑都先實現,而且實現過程中有非常大的切換幾千萬美金的資產運行在上面,依然能做到如此平行,是所有以太坊社區和開發者共同努力的結果。

杜宇:《以太坊白皮書》里寫的目標是“成為世界計算機”,但到今天來看以太坊并不是世界計算機,是金融基礎設施,一路走下來,今天已經成為了 Web3 世界里很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最重要的節點是各種各樣新資產協議的出現。從最早的 ERC20,原來發 Token 要自己組條鏈,門檻比較高了,有了 ERC20 以后,每個人發自己的 Token,幾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到后面的 ERC721 代表世界中更多的非標資產,以及延伸出來的 1155 一系列資產協議,這些是以太坊發展歷史上最重要的基礎設施。

今天以太坊一直在不同階段發展,像過去幾年更多為資產協議基礎設施來,過去一兩年時間更多是金融基礎設施很多工具已經在了,但性能、成本又存在問題,所以今天的趨勢又變成了怎么樣讓以太坊各種 Layer2、Layer3 來承載更大規模的應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和不同的使命。

Ben He:稍微帶大家回顧一下以太坊本身的發展路線圖。從以太坊早期來說,大家都清楚早期規劃了 4 個階段,第一階段 2015 年 7 月上線,作為 BETA 網絡。2016 年 3 月 14 日,第二階段正式上線,是正式的公開發布版本。第三階段是 DAPP 應用、DeFi 大爆發,生態繁榮發展。

現在進入第四階段,但中間以太坊圍繞兩條線產生非常多的調整變化,一條線是怎樣從 PoW 共識轉向 PoS,去年的 Merge 證實以太坊已經進入到 PoS 階段,4 月 13 日上海分叉讓大家能基于 Staking 之上做自由的提款動作,這是圍繞共識協議的進化,從以太坊有想法,誕生白皮書,再到整個路線,基本上沒有變化,按照這樣的路徑走。只是中間所花的時間周期非常長,不斷延期,中間的“炸彈”拆了很多次,延遲了很多次狀態。

第二條線路是圍繞著 stability 可擴展性層面,從一開始額 state sharding,到后來 Vitalik 提到以 Rollup 垂直路線做 Scaling 的方向。第一條線路達成里程碑的狀態,PoS 進入穩定狀態,中間跑了接近一年的狀態。以太坊路線圖往后發展要圍繞著應用,以 Rollup 為導向,以太坊從 Merge 往后是 The Search,怎樣通過協議升級,為 Rollup 創造更好低成本更強的可擴展性。

對于 imToken 來說這點非常重要,因為錢包服務到應用給廣大用戶,可擴展性非常至關重要,讓區塊鏈、Web3 帶到千家萬戶,帶到普通老百姓,非常期待以太坊在接下來路線圖的發展,能繼續不斷地低成本、高性能擴展,像 Web2 傳統互聯網的吞吐量。

還有用戶體驗,像協議層推動 AA 抽象賬戶,圍繞用戶怎樣降低門檻,減少安全風險,對于協議層為應用層鋪路。對于錢包而言,積極探索,在這些協議的改進之上,應用端怎樣更好地把用戶門檻降低,體驗得到更大提升,讓大家用起來既省心又安心,在這之上承載越來越豐富的生態應用。

Ross Zhang(主持人):謝謝 Ben,Ben 剛剛提到了非常久遠的名詞“寧靜”,這其實是在以太坊剛開始白皮書時的規劃,之后大家又會講以太坊 2.0,到現在大家講 Merge、Verge、Purge、Splurge 以太坊新的路線圖,我們也看到路線圖越來越詳細了,越來越根據技術發展進行調整。

因為時間關系,我最后還有一個問題想讓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跳出以太坊生態,作為在區塊鏈 Crypto 行業的 OG,各位嘉賓有什么跟大家一起分享的?可以做簡短的分享。

Roland Sub:其實我個人覺得研究區塊鏈跳不開以太坊,以太坊提供了目前區塊鏈行業的發展范式,很多其他項目或多或少都在學習以太坊,雖然有各自特點,但總體框架下目前區塊鏈行業還沒有超越以太坊到下一代的東西,現在還沒有,也許未來會有。

以太坊下一步怎么發展?下一步區塊鏈會有什么東西?我現在看到有些發展方向有可能存在,現在以太坊從早期擴容主要想推 sharding 的方案,但現在改為推 Rollup 的方案,這是更現實的方案。包括 Arbitrum 為代表的 OP Rollup 和 ZK Rollup,有可能在未來一兩年都會成熟,而且本身效率比較高,像大部分 DAPP 考慮到 Rollup 上部署,因為效率高,同時費用低。

接下來以太坊的主要問題是主鏈 Rollup 之間的關系怎么解決,到底誰來捕獲價值的問題?以太坊接下來可能會考慮這一點,現在 Rollup 基本是一次性打包向主鏈支付 Gas 費,節省了很多 DAPP 本身的 Gas 費,但以后來看兩者利益如何分配是比較大的問題。

從另一個維度上,現在很多也在研究區塊鏈的模塊問題。剛才 ConsenSys 那位伙伴提到 Blockchain 和 Merge Blockchain 的問題,最早是想到從擴容的另外一個維度,跟擴容需關系,把狀態事情單獨外包出去,做一層去中心化網絡,這也是目前的一種可能性,把以太坊狀態單獨外包出去做獨立網絡。

Rollup 現在生意模式是需要 codata,從主鏈那邊獲取數據,但現在以太坊 Gas 成本比較高,理論上以后也會像專門提供狀態的單獨網絡請求數據,因為這樣成本比較低一點。從另一個維度上把區塊鏈模塊化。

未來模塊化的東西可能還會有很多,包括排序器也是重要的東西,跟MEV有很大的關系。

包括現在以太坊還沒解決的存儲問題,目前以太坊沒有存儲網絡,所有的鏈上數據不會定義為存儲。但實際上現在整個網絡世界數據遠大于以太坊鏈上幾百 G 的數據,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東西。Web3 本質上以后會調入所有的互聯網數據,有去中心化的存儲網絡也是必要的,不一定是以太坊自己來做,因為有很多去中心化網絡已經存在了。

今后所有跑業務的鏈、Rollup 怎樣調用去中心化網絡存儲網絡里的數據也是比較重要的課題,這是目前的思考,但沒有明確答案。

Ben He:剛才提到,作為應用層、用戶最關心的還是體驗怎么樣用得舒心、安心回過頭來,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里,安全 security、去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stability,stability 是現在正在解決的問題,作為行業建設者、用戶需要多一些耐心,首先要堅定地先確保安全和去中心化,在這之上怎么樣對stability做進一步突破。

希望大家多一些耐心,美好的事情終將發生。

杜宇:第一點,以太坊模塊化這件事情特別好,我原來學通信的,大家看互聯網協議棧也是一個個協議的一起堆起來,未來以太坊會像 HTTP、IP 協議棧一樣,每個人都是其中的協議層。某種程度來說,以后 Web3 的世界以太坊會是當中很重要的基礎設施,大家都會成為和以太坊互動的協議,不管是通過 layer2 還是 Web3 各種協議對接。

第二,亞洲在 Web3、以太坊當中開發者社區和 Builder 社區的聲音越來越小,希望借助香港活動吸引更多好開發者進入到 Web3,中美兩個國家有著世界上最多的好開發者,有一整套人才培養和教育體系,希望能把更多好人才和 builder 帶進 Web3、以太坊生態,這樣才能加速更美好未來更早的到來。

Jerry Liu:著重談一下在我眼中區塊鏈技術對金融系統的影響。Vitalik 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分析 ETH 各個生態的重要性,其中好幾樣都是跟金融系統有關系的,談到了一般意義上的貨幣生態、穩定幣生態、DeFi 生態。

一般意義生態是什么呢?就像傳統金融世界里的黃金。過去半年里中國央行在大量購入黃金,在目前傳統金融世界里黃金依然是金融系統的基礎資產。在加密世界里,像 BTC、ETH 資產也可以視為這個世界里的基礎資產,會作為最底層的資產支撐起加密金融大廈。穩定幣可以為一般人所用的比較安全、沒有太多顧慮的資產。

現在談到穩定幣還是比較早期的階段,因為最大的問題是現在所說的穩定幣還是要依賴于法幣的,還是需要錨定美元的,也就是說在很大意義上跟傳統金融聯系非常緊密的東西。

我覺得,在將來一定會出現不依賴于法幣的穩定幣,那時候對傳統金融的依賴會最大程度消除。比如說美元,美國人經常說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這是你們的問題。我覺得將來也許在加密世界里會創造出這樣的一種穩定幣,并不依賴于某個的信用來產生影響,我想到那個時候加密世界、區塊鏈技術對金融的影響會更深一步。

DeFi 發展慢慢正在使金融去中介化、自托管化發展的道路上前進。在 Web3 世界里有很多 DAO 組織,其中有一個很大的組織叫 Bankless Dao,目前是讓大家以后的交易不依賴于銀行。我相信這種愿景在將來應該會實現。

區塊鏈技術最終會給大家帶來比較自由的,比較去中介的,自己對自己的資產安全負責的世界。

Ross Zhang(主持人):謝謝巨蟹,他剛才說的有一點是區塊鏈原生資產,在以太坊社區叫“超聲波資產”。我也很同意剛剛 Roland 講的點,討論區塊鏈是離不開以太坊的,我個人經歷過幾個周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家看到以太坊的問題,做別的事情,解決問題,最后可能又回到以太坊,這是我最大的感受。

金色財經 善歐巴

Chainlink預言機

白話區塊鏈

金色早8點

Odaily星球日報

歐科云鏈

深潮TechFlow

BTCStudy

MarsBit

Arcane Labs

Tags:以太坊區塊鏈ALIITA以太坊交易區塊鏈存證證件具有更高的信任等級Australian KelpieItalo

BNB
WEB3:螞蟻集團發布HOU、AntChainBridge、Web3開放聯盟鏈等多個Web3產品_web3游戲公司

4月26日,記者在螞蟻數字科技開發者大會上了解到,螞蟻集團科技業務的最新成果又向前推進了一步。螞蟻集團資深副總裁、數字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在演講中披露,螞蟻數科推出支持萬級節點、十萬級交易TPS.

1900/1/1 0:00:00
WEB3:隱私保護技術TEE與ZKP的區別究竟在哪里?4個維度幫你全面了解_BSPT

區塊鏈通過數十個為全球數百萬用戶提供服務的開放和無需許可的網絡,為互聯網提供了一種完全透明的方法.

1900/1/1 0:00:00
BSP:一文詳解Ether.fi:如何實現去中心化的非托管質押?_THEMOON

Ether.fi 讓質押者自己掌握資金的控制權,并通過兩種 NFT 對資金的風險和收益進行分級.

1900/1/1 0:00:00
加密貨幣:加密市場賺錢法則:智商先歸零 “無腦”相信新故事_SPO

原文:《Embrace Being an Idiot - It WILL Make You a Better Crypto Investor》by Theo Delarosa在加密貨幣中擁抱白癡.

1900/1/1 0:00:00
SUI:Sui生態全景一覽_tps幣圈

近期Sui生態備受矚目,主網將于5月3日上線。3月29日,Sui官方宣布啟動了永久測試網Devx1.0,Devx1.0將在主網啟動后長期運行,經歷了Waves1和Wave2近半年的測試后,Sui.

1900/1/1 0:00:00
穩定幣:區塊鏈金融司法治理的困境及其化解:以穩定幣相關司法文書為視角_區塊鏈

作者簡介 鄧建鵬,法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夏明,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發表于《武漢大學學報(哲社版)》2023年第二期.

1900/1/1 0:00:00
ads